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薄互储层细分控制压裂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4页
第1章 薄互储层缝间干扰规律研究第14-23页
    1.1 缝间干扰规律研究第14-21页
        1.1.1 建立物理模型第14-15页
        1.1.2 基础参数确定第15页
        1.1.3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15-16页
        1.1.4 单缝计算结果分析第16-17页
        1.1.5 多缝间干扰规律第17-21页
    1.2 单一裂缝的最大孔间距第21-23页
第2章 隔层受力特征与难压层识别第23-33页
    2.1 隔层受力特征分析第23页
    2.2 难压层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第23-26页
        2.2.1 难压层地质特征第24-26页
        2.2.2 难压层潜力分析第26页
    2.3 工艺措施分析第26-33页
第3章 薄互储层细分压裂工艺参数研究第33-48页
    3.1 单孔摩阻曲线测试第33-34页
    3.2 缝间干扰界限验证第34-41页
        3.2.1 缝间距1.8米试验验证第34-36页
        3.2.2 缝间距1.3米试验验证第36-38页
        3.2.3 缝间距0.9米试验验证第38-39页
        3.2.4 其它缝间距试验验证第39-41页
    3.3 孔间距界限试验第41-43页
        3.3.1 一条裂缝由2个孔眼形成试验验证第41-42页
        3.3.2 一条裂缝由3个孔眼形成试验验证第42-43页
    3.4 排量界限试验第43-46页
        3.4.1 形成有效裂缝,确定排量下限第43-45页
        3.4.2 压开卡段内各小层,确定排量下限第45-46页
    3.5 施工规模试验第46-48页
第4章 薄互储层细分压裂工艺应用试验研究第48-64页
    4.1 老进薄差油层压裂技术试验第48-51页
        4.1.1 定位平衡压裂工艺原理第48页
        4.1.2 定位平衡压裂工艺特点第48-49页
        4.1.3 定位平衡压裂管柱结构第49页
        4.1.4 适应压裂储层的地质特征第49-50页
        4.1.5 压裂目的储层吸液炮眼的布置方法第50页
        4.1.6 选井、选层原则及工艺要求第50-51页
        4.1.7 压裂措施效果检测方法第51页
        4.1.8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及认识第51页
    4.2 多裂缝压裂技术第51-53页
        4.2.1 工艺原理第51-52页
        4.2.2 高强度转向剂的作用性能及理论计算方法第52-53页
        4.2.3 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特点第53页
    4.3 新井薄互层高效压裂技术及薄隔层保护工艺研究第53-58页
        4.3.1 限流法压裂技术工艺原理第53-54页
        4.3.2 布孔原则第54页
        4.3.3 压裂方式的选择第54-55页
        4.3.4 施工措施第55-56页
        4.3.5 施工效果的检测、分析方法第56页
        4.3.6 布孔的数值优化第56-57页
        4.3.7 应用效果第57-58页
    4.4 试验效果分析第58-62页
        4.4.1 测试评价第58-60页
        4.4.2 整体应用效果第60-62页
    4.5 经济效益分析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三区东部西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技术研究
下一篇:油层部位射孔套管损坏力学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