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新材料系统的电子输运性质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7页 |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 1.2 石墨烯材料 | 第13-26页 |
| 1.2.1 石墨烯的物理性质 | 第13-16页 |
|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 1.2.3 石墨烯纳米带 | 第19-23页 |
| 1.2.4 碳链和苯转子 | 第23-26页 |
| 1.3 硒化铟材料 | 第26-33页 |
| 1.3.1 硒化铟的物理性质 | 第26-30页 |
| 1.3.2 硒化铟的制备方法 | 第30-32页 |
| 1.3.3 硒化铟纳米带 | 第32-33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4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47-55页 |
| 2.1 引言 | 第47页 |
| 2.2 密度泛函和量子输运 | 第47-52页 |
| 2.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7-49页 |
| 2.2.2 系统泛函LDA和GGA | 第49-50页 |
| 2.2.3 非平衡格林函数和量子输运理论 | 第50-52页 |
| 2.3 计算软件ATK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锯齿型石墨烯电极间苯转子电输运 | 第55-68页 |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 3.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56-58页 |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8-63页 |
| 3.4 总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第四章 硒化铟纳米带电输运 | 第68-82页 |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 4.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69-70页 |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70-76页 |
| 4.4 总结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2-84页 |
| 5.1 总结 | 第82-83页 |
| 5.2 展望 | 第83-84页 |
| 创新性说明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