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公共服务 | 第17页 |
2.1.2 政府购买服务 | 第17-18页 |
2.1.3 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 | 第18页 |
2.1.4 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页 |
2.2.3 公共服务外包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淳安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研究 | 第22-29页 |
3.1 淳安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背景 | 第22页 |
3.2 淳安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内容 | 第22-27页 |
3.2.1 基本内容 | 第23页 |
3.2.2 招投标组织 | 第23-24页 |
3.2.3 职责分工 | 第24-26页 |
3.2.4 监督管理 | 第26页 |
3.2.5 实施步骤 | 第26-27页 |
3.3 淳安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模式 | 第27页 |
3.4 淳安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成效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4.1 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1.1 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29-30页 |
4.1.2 容易产生寻租问题 | 第30页 |
4.1.3 监督管理不够规范 | 第30-31页 |
4.2 政府层面的问题 | 第31-32页 |
4.2.1 政府主体责任缺失 | 第31-32页 |
4.2.2 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目标缺失 | 第32页 |
4.3 中介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3.1 安全中介发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4.3.2 公众的认知度不高 | 第33页 |
4.3.3 提供服务未严格按照标准 | 第33-34页 |
4.4 企业层面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安全生产服务实践案例 | 第35-42页 |
5.1 国外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 第35-37页 |
5.1.1 日本 | 第35-36页 |
5.1.2 美国 | 第36页 |
5.1.3 英国 | 第36-37页 |
5.2 国内地方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 第37-40页 |
5.2.1 山东省滕州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案例 | 第37-39页 |
5.2.2 浙江省宁波市石化区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案例 | 第39-40页 |
5.3 我国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5.3.1 构建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 第40页 |
5.3.2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 第40页 |
5.3.3 适度扩大购买的范围、规模及方式 | 第40-42页 |
第六章 解决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问题的对策 | 第42-50页 |
6.1 政策层面的对策 | 第42-43页 |
6.1.1 完善法规体系 | 第42页 |
6.1.2 规范购买流程 | 第42-43页 |
6.1.3 明确服务范围 | 第43页 |
6.2 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43-46页 |
6.2.1 转变政府职能 | 第43-44页 |
6.2.2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6.2.3 增加政府预算支持 | 第45-46页 |
6.3 中介层面的对策 | 第46-48页 |
6.3.1 加强中介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6.3.2 提高中介服务效果 | 第47-48页 |
6.4 企业层面的对策 | 第48-50页 |
6.4.1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 第48页 |
6.4.2 实施安全分级监管制度 | 第48-49页 |
6.4.3 发动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