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的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岩体RQD获取的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结构面信息的基本理论 | 第18-38页 |
2.1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 第18-29页 |
2.1.1 常用的坐标系 | 第18-19页 |
2.1.2 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 第19-20页 |
2.1.3 共线条件方程式与共面条件方程式 | 第20-21页 |
2.1.4 直接线性变换解法 | 第21-29页 |
2.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结构面信息的技术实施环节 | 第29-34页 |
2.2.1 控制测量 | 第29-30页 |
2.2.2 边坡影像获取及校正 | 第30-32页 |
2.2.3 三维建模 | 第32-34页 |
2.2.4 结构面信息解译 | 第34页 |
2.3 岩体边坡结构面几何信息解译原理 | 第34-38页 |
2.3.1 结构面判识 | 第34-35页 |
2.3.2 结构面迹线模型 | 第35页 |
2.3.3 结构面产状计算模型 | 第35-38页 |
第3章 岩体RQD的获取 | 第38-48页 |
3.1 RQD获取的常用方法 | 第38-41页 |
3.1.1 传统钻孔法 | 第38-39页 |
3.1.2 窗口测线法 | 第39-40页 |
3.1.3 结构面概率模型法 | 第40-41页 |
3.1.4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 | 第41页 |
3.2 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RQD的模型 | 第41-48页 |
3.2.1 “三二三”法获取RQD | 第41-42页 |
3.2.2 顾及空白区的RQD改进模型 | 第42-43页 |
3.2.3 不同方向测线的交切判别模型 | 第43-45页 |
3.2.4 模型实现 | 第45-48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 | 第48-65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48-49页 |
4.2 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 第49-55页 |
4.2.1 数据的获取 | 第49-53页 |
4.2.2 数据预处理 | 第53-55页 |
4.3 RQD的计算 | 第55-64页 |
4.3.1 测线间距的尺度效应 | 第57-58页 |
4.3.2 剔除空白区的RQD获取 | 第58-61页 |
4.3.3 三视投影的加权RQD获取 | 第61-63页 |
4.3.4 分组计算结构面间距 | 第63-6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导师、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