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国外高炉球团矿使用情况 | 第10-12页 |
1.1.2 国内高炉球团矿使用情况 | 第12页 |
1.1.3 球团矿与烧结矿质量比较 | 第12-14页 |
1.1.4 课题提出 | 第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高炉无钟炉顶布料规律 | 第16-20页 |
2.1.1 无钟炉顶布料方程的建立 | 第17页 |
2.1.2 料面形状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1.3 不同布料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 高炉煤气流分布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 高炉高球团比的生产实践 | 第21-26页 |
第3章 提高球团矿配比时料面形状和料层结构的理论计算 | 第26-44页 |
3.1 宝钢2号高炉炉料信息及布料制度 | 第26-28页 |
3.1.1 宝钢2号高炉炉料信息 | 第26-27页 |
3.1.2 宝钢2号高炉布料制度 | 第27-28页 |
3.2 不同球团矿配比时料堆结构参数测定 | 第28-32页 |
3.2.1 不同球团矿配比时的料堆空隙度 | 第28-29页 |
3.2.2 不同球团矿配比时的料堆堆角 | 第29-32页 |
3.3 不同球团矿配比料面形状和料层结构计算 | 第32-39页 |
3.3.1 炉料在溜槽中的运动 | 第32-34页 |
3.3.2 炉料在空区的运动 | 第34-35页 |
3.3.3 炉料落点位置 | 第35页 |
3.3.4 料面形状计算 | 第35-36页 |
3.3.5 料层结构计算 | 第36-39页 |
3.4 不同球团矿配比料层分布规律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提高球团矿配比时高炉块状带煤气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 第44-54页 |
4.1 高炉块状带煤气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 第44-47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44-45页 |
4.1.2 物理模型 | 第45-46页 |
4.1.3 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4.2 煤气流模型的计算过程 | 第47-50页 |
4.2.1 Fluent软件简介 | 第47-48页 |
4.2.2 UDF接口的使用 | 第48-49页 |
4.2.3 煤气流模型的实现 | 第49-50页 |
4.3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高球团矿比下布料制度的优化 | 第54-64页 |
5.1 增加布入中心区域焦炭与形成“焦炭堆” | 第55-59页 |
5.1.1 焦炭布料矩阵优化方案1 | 第55-57页 |
5.1.2 焦炭布料矩阵优化方案2 | 第57-59页 |
5.2 增加边缘挡位布矿量 | 第59-61页 |
5.3 加深料线操作 | 第61-62页 |
5.3.1 料线优化方案1 | 第61页 |
5.3.2 料线优化方案2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