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螺旋进气道数字化设计 | 第20-42页 |
2.1 螺旋进气道数字化设计思路 | 第20-21页 |
2.2 螺旋进气道结构参数化的构建 | 第21-30页 |
2.2.1 气缸盖结构对螺旋进气道结构设计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缸盖内气道位置的参数化构建 | 第23-24页 |
2.2.3 螺旋进气道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24-26页 |
2.2.4 气道本身几何结构的参数化构建 | 第26-30页 |
2.3 数字化建模软件的开发 | 第30-36页 |
2.3.1 开发流程 | 第30页 |
2.3.2 开发工具 | 第30-31页 |
2.3.3 启动菜单栏 | 第31-33页 |
2.3.4 用户交互界面 | 第33-35页 |
2.3.5 应用程序 | 第35-36页 |
2.4 模型质量的检验 | 第36页 |
2.5 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案例验证 | 第36-39页 |
2.5.1 设计对象 | 第36-37页 |
2.5.2 螺旋进气道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2.5.3 数字化建模软件的开发 | 第37-38页 |
2.5.4 数字化模型质量的检验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螺旋进气道不同关键结构参数对气道性能的影响 | 第42-66页 |
3.1 螺旋气道稳态模拟计算与试验验证 | 第42-49页 |
3.1.1 进气流动数值模拟理论 | 第42-45页 |
3.1.2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试验验证 | 第45-49页 |
3.2 试验设计方法 | 第49-50页 |
3.3 螺旋段关键结构参数对气道性能影响的正交试验分析 | 第50-58页 |
3.3.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3.3.2 流动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3.3.3 螺旋段关键结构参数无量纲化对气道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3.4 气道定位和入口参数对气道性能影响的正交试验分析 | 第58-64页 |
3.4.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8页 |
3.4.2 流动特性分析 | 第58-61页 |
3.4.3 气道入口关键结构参数无量纲化对气道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优化设计 | 第66-76页 |
4.1 均匀试验设计 | 第66-69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2.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9页 |
4.2.2 回归分析的定义 | 第69-70页 |
4.2.3 回归模型的确定 | 第70页 |
4.2.4 回归分析 | 第70-72页 |
4.3 螺旋进气道的优化 | 第72-75页 |
4.3.1 涡流比的极值优化 | 第72页 |
4.3.2 流量系数的极值优化 | 第72-73页 |
4.3.3 涡流比与流量系数之间关系的优化 | 第73-74页 |
4.3.4 气道及缸内流场分析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
附录1 参与项目 | 第86页 |
附录2 论文发表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