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呼兰河口湿地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1.1 呼兰河口湿地自然情况 | 第11-12页 |
1.1.2 呼兰河口湿地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微型生物作为环境指示物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样地设定和采样时间 | 第15页 |
2.2 细菌种群分析FISH实验 | 第15-16页 |
2.3 微型生物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 第16页 |
2.4 微型生物样品鉴定 | 第16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2.5.1 微型生物丰度计算 | 第16-17页 |
2.5.2 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17页 |
2.6 环境因子的测定及分析 | 第17-18页 |
第3章 呼兰河口湿地两个样地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 第18-38页 |
3.1 细菌种类组成及丰度 | 第18-19页 |
3.1.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内细菌种类组成及丰度 | 第18-19页 |
3.1.2 呼兰河口湿地外农田水域细菌种类组成及丰度 | 第19页 |
3.2 微型生物组成及数量 | 第19-32页 |
3.2.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内微型生物组成及数量 | 第20-26页 |
3.2.2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外农田水域微型生物组成及数量 | 第26-32页 |
3.3 优势种分析 | 第32-35页 |
3.4 讨论 | 第35-36页 |
3.4.1 细菌种类组成及丰度 | 第35-36页 |
3.4.2 微型生物组成及数量 | 第36页 |
3.4.3 优势种分析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呼兰河口湿地微型生物群落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 第38-46页 |
4.1 微型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8-40页 |
4.2 微型生物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内微型生物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外农田微型生物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第41-43页 |
4.3 讨论 | 第43-44页 |
4.3.1 微型生物的多样性 | 第43-44页 |
4.3.2 微型生物的群落结构 | 第44页 |
4.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呼兰河口湿地环境因子特征及其与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 第46-62页 |
5.1 环境因子的特征 | 第46-49页 |
5.1.1 温度 | 第46-47页 |
5.1.2 pH值 | 第47页 |
5.1.3 总氮 | 第47-48页 |
5.1.4 电导率 | 第48-49页 |
5.1.5 溶解氧 | 第49页 |
5.2 微型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9页 |
5.2.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内微型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40 | 第50-54页 |
5.2.2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外农田微型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9页 |
5.3 讨论 | 第59-60页 |
5.4 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图版说明 | 第70-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