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我国刑法错误论概述 | 第13-25页 |
·刑法"错误"的概念 | 第13-18页 |
·刑法"错误"概念的理论学说 | 第13-15页 |
·学说评述 | 第15-17页 |
·本文对刑法中的"错误"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打击错误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页 |
·打击错误的概念 | 第18页 |
·打击错误的内涵 | 第18页 |
·打击错误在我国刑法错误论体系中的缺位 | 第18-25页 |
·传统分类中没有打击错误的席位 | 第19-20页 |
·近年的新分类中也没有打击错误的席位 | 第20-22页 |
·打击错误的理论困境 | 第22-25页 |
第2章 域外刑法错误论中的打击错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 第25-28页 |
·域外刑法错误论分类及其打击错误的定位 | 第25-26页 |
·第一种分类法中的打击错误 | 第25页 |
·第二种分类法中的打击错误 | 第25-26页 |
·域外刑法错误论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 第26-28页 |
·域外刑法错误论分类之评述 | 第26-27页 |
·域外刑法错误论中的打击错误的界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刑法错误论体系的重构 | 第28-37页 |
·刑法"错误"生成机制 | 第28-31页 |
·刑法"错误"产生之内心预想阶段 | 第29-30页 |
·刑法"错误"产生之情境认证阶段 | 第30页 |
·刑法"错误"产生之行为实施阶段 | 第30-31页 |
·刑法"错误"的分类 | 第31-37页 |
·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 | 第32-35页 |
·内心预想阶段的事实错误、情境认证阶段的事实错误和行为实施阶段的事实错误 | 第35-37页 |
第4章 我国刑法错误论中打击错误的本质与应然定位 | 第37-47页 |
·打击错误的本质特征 | 第37-39页 |
·主观认识的无误性 | 第37页 |
·行为操作的失误性 | 第37页 |
·行为结果的偏差性 | 第37-38页 |
·行为人对结果的不追求性 | 第38页 |
·发生阶段的特定性 | 第38-39页 |
·行为结果的"错误性" | 第39页 |
·打击错误的分类 | 第39页 |
·打击错误在错误论中的定位 | 第39-41页 |
·打击错误应纳入刑法错误范畴 | 第39-40页 |
·打击错误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错误" | 第40页 |
·打击错误属于事实错误且以其独立的地位存在 | 第40-41页 |
·打击错误的刑事责任 | 第41-47页 |
·域外典型国家对打击错误的归责原则 | 第41-43页 |
·我国刑法理论对打击错误的归责原则 | 第43-47页 |
第5章 打击错误与其他刑法错误的界定 | 第47-54页 |
·打击错误与对象错误 | 第47-50页 |
·对象错误 | 第47-48页 |
·打击错误与对象错误的甄别 | 第48-50页 |
·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错误 | 第50-52页 |
·因果关系错误 | 第50-51页 |
·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错误的甄别 | 第51-52页 |
·打击错误与手段错误 | 第52-54页 |
·手段错误 | 第52-53页 |
·打击错误和手段错误的甄别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