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底机机架模态分析及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模态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 第11-14页 |
| 1.3 纸纱复合袋糊底机简介 | 第14-15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糊底机机架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17-30页 |
| 2.1 糊底机机架 | 第17-18页 |
| 2.1.1 模型建立 | 第17-18页 |
| 2.1.2 模型简化 | 第18页 |
| 2.2 糊底机机架的模态分析 | 第18-25页 |
| 2.2.1 理论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2.2.2 材料性能属性设定 | 第20-21页 |
| 2.2.3 网格划分 | 第21页 |
| 2.2.4 理论模态分析的步骤 | 第21-22页 |
| 2.2.5 模态提取方法选择 | 第22页 |
| 2.2.6 机架理论模态分析 | 第22-25页 |
| 2.3 糊底机机架的静力分析 | 第25-28页 |
| 2.3.1 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 2.3.2 边界约束和载荷设置 | 第26-27页 |
| 2.3.3 机架静力分析 | 第27-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测点的初选方法 | 第30-41页 |
| 3.1 初选测点的常用方法 | 第30-32页 |
| 3.1.1 平均布点法 | 第30页 |
| 3.1.2 模态分量加和法 | 第30页 |
| 3.1.3 特征向量乘积法 | 第30页 |
| 3.1.4 列主元QR分解法 | 第30-31页 |
| 3.1.5 奇异值分解法 | 第31-32页 |
| 3.2 测点初选方法对比 | 第32-36页 |
| 3.2.1 桁架桥模型 | 第32-34页 |
| 3.2.2 初选测点方案对比 | 第34-35页 |
| 3.2.3 方案评价 | 第35-36页 |
| 3.3 奇异值分解法初选方案的进一步验证 | 第36-40页 |
| 3.3.1 桁架塔模型 | 第36-38页 |
| 3.3.2 初选测点方案对比 | 第38-39页 |
| 3.3.3 方案评价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基于EI及MAC的松弛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41-51页 |
| 4.1 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41-43页 |
| 4.1.1 EI法 | 第41-42页 |
| 4.1.2 累加序列法 | 第42-43页 |
| 4.2 初始测点方法选定 | 第43页 |
| 4.3 候选测点筛选策略 | 第43-44页 |
| 4.4 松弛策略 | 第44页 |
| 4.5 基于EI及MAC的松弛算法实现流程 | 第44-46页 |
| 4.6 在糊底机机架上的布置方案 | 第46-50页 |
| 4.6.1 初选测点方案对比 | 第46-48页 |
| 4.6.2 与相似类型算法方案对比 | 第48-5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基于GGECS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51-69页 |
| 5.1 CS算法原理 | 第51-52页 |
| 5.2 GGECS算法 | 第52-57页 |
| 5.2.1 自适应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 5.2.2 精英策略 | 第53-54页 |
| 5.2.3 引力搜索 | 第54-55页 |
| 5.2.4 高斯扰动 | 第55-56页 |
| 5.2.5 GGECS的实现流程 | 第56-57页 |
| 5.3 算法性能测试及仿真分析 | 第57-63页 |
| 5.3.1 试验参数选取 | 第57页 |
| 5.3.2 初始化鸟巢数目选取 | 第57-58页 |
| 5.3.3 测试平台与方法 | 第58-59页 |
| 5.3.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5.4 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数学模型 | 第63-64页 |
| 5.5 在糊底机机架上的布置方案 | 第64-6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