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生态学(生物生态学)论文--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论文

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调蓄功能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选题依据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7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8页
     ·湿地研究第17-18页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第18-19页
     ·生态水文和景观变化水文响应研究第19-20页
     ·水文调蓄功能及其变化研究第20-22页
     ·洞庭湖调蓄功能演变机制研究第22-28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40页
   ·研究内容第28页
   ·洞庭湖区概况第28-32页
     ·地理位置第28-29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29-31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31页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8页
     ·景观格局指数及计算方法第32-34页
     ·调蓄功能指标的选取和计算第34-36页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36-38页
   ·技术路线第38-40页
第三章 景观格局变化数据库的建立第40-52页
   ·数据来源及软件平台第40页
     ·数据来源第40页
     ·软件平台第40页
   ·工作流程第40-41页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41-44页
     ·几何校正第41页
     ·彩色合成第41-42页
     ·图像增强第42-43页
     ·去霾处理第43页
     ·拼接与裁剪第43-44页
   ·景观格局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第44-48页
     ·分类体系的建立第44-45页
     ·遥感影像解译第45-47页
     ·信息提取第47-48页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监测方法第48-52页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第48-50页
     ·景观类型变化量第50-52页
第四章 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52-63页
   ·各景观要素变化第52-56页
     ·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特征第52-54页
     ·各景观类型面积转移变化第54-56页
     ·各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6页
   ·洞庭湖区景观指数变化第56-61页
     ·区域水平景观指数的变化第56-57页
     ·景观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第57-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洞庭湖水文调蓄功能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第63-74页
   ·洞庭湖区水文调蓄功能的变化第63-67页
     ·监测站点选择与数据来源第64页
     ·调蓄功能指标的选择第64-65页
     ·调蓄功能指标的年际变化第65-67页
   ·景观格局与调蓄功能间的关联度分析第67-71页
     ·区域整体景观指数变化对调蓄功能变化的影响第67-68页
     ·各景观类型格局变化对调蓄量的影响第68-69页
     ·各景观类型格局变化对泥沙沉积率的影响第69-70页
     ·各景观类型格局变化对分流、分沙比的影响第70-71页
   ·小结第71-74页
第六章 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的对比分析第74-85页
   ·研究方法第74-75页
     ·取样方法第74-75页
     ·分析测定第75页
     ·数据分析第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性质的差异第75-77页
     ·土壤性质的降维和综合第77-79页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因子得分的差异第79-80页
     ·土壤环境的聚类分析第80-81页
   ·讨论第81-83页
     ·土壤物理结构与湿地调蓄功能响应第81-82页
     ·土壤养分循环与湿地退化过程第82-83页
     ·土壤环境的变化与湿地演替第83页
   ·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85-90页
   ·主要结论第85-88页
   ·研究特色第88-89页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0页
附录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研究
下一篇:兽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循环农业中的迁移累积及阻断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