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8-10页 |
第2章 路由协议在IPv4和IPv6上的对比 | 第10-22页 |
·IPv6 | 第10-15页 |
·IGP动态路由协议 | 第15-16页 |
·RIP和RIPng | 第16-19页 |
·RIP | 第16-17页 |
·RIPng | 第17-19页 |
·OSPF和OSPFv3 | 第19-22页 |
·OSPF | 第19-20页 |
·OSPFv3 | 第20-22页 |
第3章 IPv6中IGP路由协议的应用分析 | 第22-31页 |
·RIPng的基本应用 | 第22-26页 |
·OSPFv3的基本应用 | 第26-30页 |
·RIPng和OSPFv3的比较 | 第30-31页 |
第4章 江西制造学院校园网现状 | 第31-37页 |
·项目概况 | 第31-33页 |
·校园网建设现状 | 第33-37页 |
第5章 校园网过渡方案探讨 | 第37-42页 |
·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 | 第37-38页 |
·江西制造学院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组网升级部署 | 第38-42页 |
第6章 IPv6校园网中IGP路由协议的应用 | 第42-61页 |
·升级实施方案 | 第42-43页 |
·IPv6校园网及路由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43-45页 |
·实验平台的选择 | 第43-44页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44-45页 |
·实验实施 | 第45-61页 |
·实验内容及目的 | 第45-46页 |
·实验一Windows平台IPv6的基本设置 | 第46-47页 |
·实验二隧道技术的设置 | 第47-51页 |
·实验三RIPng的设置 | 第51-53页 |
·实验四OSPFv3的设置 | 第53-55页 |
·实验RIPng和OSPFv3的测试 | 第55-6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