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型LiNi0.5Mn1.5O4正极材的结构和性能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1-14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第14-15页
        1.3.2 金属氧化物型正极材料第15-17页
            1.3.2.1 层状LiCoO_2和LiNiO_2材料第15-16页
            1.3.2.2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LiMn_2O_4(LMO)第16-17页
    1.4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LNMO)概况第17-24页
        1.4.1 LNMO晶相结构简介第18-20页
        1.4.2 LNMO的合成方法第20-22页
            1.4.2.1 固相法第20页
            1.4.2.2 熔盐合成法第20-21页
            1.4.2.3 共沉淀法第21页
            1.4.2.4 溶胶-凝胶法第21-22页
        1.4.3 LNMO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性研究第22-24页
    1.5 本实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设备第25-31页
    2.1 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 材料的制备第26-28页
        2.2.1 前驱体碳酸锰的制备第26-27页
            2.2.1.1 球形碳酸锰的制备第26-27页
            2.2.1.2 方形碳酸锰的制备第27页
        2.2.2 LNMO正极材料的制备第27-28页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28-29页
        2.3.1 物理表征方法第28-29页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29页
    2.4 电池的组装第29-31页
第三章 球形LiNi_(0.5±x)Mn_(1.5±x)O_4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31-72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不同尺寸的球形碳酸锰前驱体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影响第31-40页
        3.2.1 前驱体碳酸锰的制备和形貌表征第31-32页
        3.2.2 不同尺寸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制备和形貌表征第32-34页
            3.2.2.1 不同尺寸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制备第32-33页
            3.2.2.2 不同尺寸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形貌表征第33-34页
        3.2.3 不同尺寸的前驱体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结构的影响第34-35页
        3.2.4 不同尺寸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红外光谱图第35页
        3.2.5 不同尺寸的前驱体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5-38页
        3.2.6 LNMO-S2 材料的倍率充放电曲线和CV图第38-40页
        3.2.7 小结第40页
    3.3 不同煅烧温度对球形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影响第40-44页
        3.3.1 不同煅烧温度对LNMO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影响第40-42页
            3.3.1.1 不同煅烧温度对LNMO材料的形貌影响第40-41页
            3.3.1.2 不同煅烧温度对LNMO材料的结构影响第41-42页
        3.3.2 不同煅烧温度对LNM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42-44页
        3.3.3 小结第44页
    3.4 不同Ni、Mn比例对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影响第44-56页
        3.4.1 3 μm大小的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制备第45页
        3.4.2 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形貌图第45-46页
        3.4.3 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相结构表征第46-49页
            3.4.3.1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XRD图谱分析第46-47页
            3.4.3.2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红外图谱分析第47-48页
            3.4.3.3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拉曼图谱分析第48-49页
        3.4.4 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ICP分析第49页
        3.4.5 球形LiNi_(0.5±x)Mn_(1.5±x)O_4(x=0,±0.05)材料的XPS分析第49-51页
        3.4.6 不同的Ni/Mn比对球形LNM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51-54页
            3.4.6.1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首圈充放电曲线图第51-52页
            3.4.6.2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倍率性能图第52-53页
            3.4.6.3 LNMO-S1.45、LNMO-S2 和LNMO-S1.55 的循环性能图第53-54页
        3.4.7 球形LNMO-S1.55 材料的CV和EIS图第54-56页
        3.4.8 小结第56页
    3.5 不同形貌的碳酸锰前驱体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影响第56-63页
        3.5.1 LNMO-C1.5 和LNMO-S2 的形貌对比分析图第56-57页
        3.5.2 LNMO-C1.5 和LNMO-S2 的结构分析对比图第57-60页
            3.5.2.1 LNMO-S2 和LNMO-C1.5 的XRD图谱分析第57-58页
            3.5.2.2 LNMO-S2 和LNMO-C1.5 的红外图谱分析第58-59页
            3.5.2.3 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对材料中Mn3+的影响—XPS分析第59-60页
        3.5.3 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3.5.3.1 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对材料的首圈库伦效率的影响第60-61页
            3.5.3.2 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对材料倍率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3.5.3.3 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第62页
        3.5.4 LNMO-C1.5 的CV曲线图第62-63页
    3.6 不同的Ni/Mn比例对方形LiNi_(0.5-x)Mn_(1.5+x)O_4(x=0, +0.05)材料的影响第63-71页
        3.6.1 不同的Ni/Mn比例对方形LiNi_(0.5-x)Mn_(1.5+x)O_4(x=0, +0.05)材料的形貌影响 . 54第64页
        3.6.2 不同的Ni/Mn比例对方形LiNi_(0.5-x)Mn_(1.5+x)O_4(x=0, +0.05)材料结构的影响 . 54第64-67页
            3.6.2.1 LNMO-C1.5 和LNMO-C1.55 的XRD图谱对比分析第65-66页
            3.6.2.2 LNMO-C1.5 和LNMO-C1.55 的IR图谱对比分析第66页
            3.6.2.3 LNMO-C1.5 和LNMO-C1.55 的XPS图谱对比分析第66-67页
        3.6.3 LNMO-C1.5 和LNMO-C1.55 的元素分析第67-68页
        3.6.4 不同镍锰比例对方形LNM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68-70页
            3.6.4.1 LNMO-C1.5 和LNMO-C1.55 的首圈充放电第68-69页
            3.6.4.2 LNMO-C1.5 和LNMO-C1.55 的倍率性能对比第69-70页
            3.6.4.3 LNMO-C1.5 和LNMO-C1.55 的循环性能对比第70页
        3.6.5 结论第70-71页
    3.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多孔方形LiNi_(0.5)Mn_(1.5)O_4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第72-85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掺杂Cr后的多孔性方形LiNi_(0.45)Mn_(1.5)Cr_(0.05)O_4材料的制备第72-73页
    4.3 多孔LiNi_(0.45)Mn_(1.5)Cr_(0.05)O_4材料和LNMO-C1.55 的形貌、结构对比分析第73-76页
        4.3.1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SEM图对比分析第73-74页
        4.3.2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XRD图对比分析第74页
        4.3.3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红外图对比分析第74-75页
        4.3.4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XPS对比分析第75-76页
    4.4 多孔LiNi_(0.45)Mn_(1.5)Cr_(0.05)O_4材料和LNMO-C1.55 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第76-80页
        4.4.1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首圈充放电对比分析第76-77页
        4.4.2 LNMO-Cr材料和LNMO-C1.55 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对比分析第77-80页
            4.4.2.1 LNMO-Cr和LNMO-C1.55 的倍率性能对比图第77-78页
            4.4.2.2 LNMO-Cr和LNMO-C1.55 的循环性能对比分析图第78-80页
    4.5 多孔LiNi_(0.45)Mn_(1.5)Cr_(0.05)O_4材料和LNMO-C1.55 的CV曲线图对比分析第80-82页
    4.6 多孔LiNi_(0.45)Mn_(1.5)Cr_(0.05)O_4材料和LNMO-C1.55 的EIS曲线图对比分析第82-84页
    4.7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结论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96页
附件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巴胺炭球及MOFs@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Li-S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发电机组频率特性分析与机网协调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