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型钢混凝土叠合结构概述 | 第10-13页 |
1.1.1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的特点 | 第10-11页 |
1.1.2 PSRC结构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2 恢复力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恢复力模型简介 | 第13页 |
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SRC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3.3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抗震性能试验 | 第19-31页 |
2.1 试件设计 | 第19-21页 |
2.2 材料性能试验 | 第21页 |
2.3 试验测试内容 | 第21-24页 |
2.4 加载方案 | 第24页 |
2.5 试验加载制度 | 第24-25页 |
2.6 试验现象描述 | 第25-30页 |
2.6.1 PSRCL-J4试验现象描述 | 第26-27页 |
2.6.2 PSRCL-V4试验现象描述 | 第27-29页 |
2.6.3 PSRCL-V3试验现象描述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 第31-62页 |
3.1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恢复力特性研究 | 第31-47页 |
3.1.1 荷载-挠度滞回曲线概述 | 第31-32页 |
3.1.2 PSRC梁的荷载-挠度滞回曲线 | 第32-35页 |
3.1.3 PSRC梁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 | 第35-37页 |
3.1.4 PSRC梁的骨架曲线 | 第37-43页 |
3.1.5 PSRC梁的延性 | 第43-44页 |
3.1.6 PSRC梁的刚度退化 | 第44-46页 |
3.1.7 PSRC梁的耗能能力 | 第46-47页 |
3.2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 第47-61页 |
3.2.1 PSRC梁骨架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47-54页 |
3.2.2 PSRC梁刚度退化规律 | 第54-58页 |
3.2.3 PSRC梁恢复力模型的描述 | 第58-59页 |
3.2.4 PSRC梁计算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 | 第62-79页 |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1.1 有限元法的原理 | 第62页 |
4.1.2 ABAQUS简介 | 第62-63页 |
4.2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的数值模拟 | 第63-69页 |
4.2.1 单元的选型 | 第63页 |
4.2.2 材料本构 | 第63-68页 |
4.2.3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4.3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9-78页 |
4.3.1 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4.3.2 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71-74页 |
4.3.3 应力云图的分析 | 第74-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图表目录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作者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