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中温度/应力场模拟及工艺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背景意义第9-12页
    1.2 激光熔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5页
        1.2.1 激光熔覆温度应力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激光熔覆工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第19-35页
    2.1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温度场模型理论基础第19-20页
    2.2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温度场建模方法第20-22页
        2.2.1 激光熔覆温度场生死单元技术第21页
        2.2.2 激光熔覆温度场变激光吸收率方法第21-22页
    2.3 建立温度场模型第22-29页
        2.3.1 激光熔覆过程参数第22-23页
        2.3.2 提出假设条件第23页
        2.3.3 选择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第23-25页
        2.3.4 材料物理性参数第25-26页
        2.3.5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第26-27页
        2.3.6 选择有限元模型热源类型第27-29页
        2.3.7 确定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第29页
    2.4 模型结果分析第29-34页
        2.4.1 薄壁区域激光熔覆温度场分析第29-32页
        2.4.2 厚壁区域激光熔覆温度场分析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温度场实验研究第35-46页
    3.1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平台第35-36页
    3.2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设计第36-41页
        3.2.0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目的第36-37页
        3.2.1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装置设计第37-39页
        3.2.2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参数第39页
        3.2.3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过程第39-41页
    3.3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温度场实验数据分析第41-45页
    3.4 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拟合误差分析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应力场有限元模型第46-53页
    4.1 激光熔覆残余应力分析第46-47页
        4.1.1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影响第46-47页
        4.1.2 残余应力的预防措施第47页
    4.2 激光熔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第47-48页
    4.3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应力场数值模拟第48-50页
    4.4 激光熔覆变壁厚零件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第50-52页
        4.4.1 薄壁部分应力分布第50-51页
        4.4.2 厚壁部分应力分布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变壁厚零件激光熔覆工艺研究第53-65页
    5.1 激光熔覆工艺对变壁厚铜管激光熔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53-61页
        5.1.1 熔覆工艺对温度场的影响第54-58页
        5.1.2 熔覆工艺对应力场的影响第58-61页
    5.2 熔覆工艺对变壁厚铜管激光熔覆质量的影响第61-63页
        5.2.1 金相观测第61-62页
        5.2.2 硬度检测第62-63页
    5.3 评价结果第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8页
    6.1 总结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工艺参数优化及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下一篇:碳(氮)/铜二元离子注入医用钛表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