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一、综述 | 第11-19页 |
1.1 异源三倍体的起源 | 第11-14页 |
1.1.1 异源三倍体的形成 | 第11-12页 |
1.1.2 三倍体可育性的研究 | 第12页 |
1.1.3 减数分裂异常行为研究 | 第12-14页 |
1.2 异源三倍体的进化意义 | 第14-16页 |
1.2.1 三倍体在进化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2 三倍体育种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植物染色体识别工具的确立与应用 | 第16-17页 |
1.3.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 第16页 |
1.3.2 染色体辨认与分析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引物、BAC克隆和油菜DNA | 第19-20页 |
2.1.3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0-21页 |
2.1.4 仪器和设备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采取和固定花蕾 | 第21页 |
2.2.2 染色体制片 | 第21-22页 |
2.2.3 植物DNA提取 | 第22页 |
2.2.4 BAC质粒的提取 | 第22页 |
2.2.5 PCR扩增重复序列 | 第22-23页 |
2.2.6 探针标记 | 第23页 |
2.2.7 第一次荧光原位杂交 | 第23-24页 |
2.2.8 第二次荧光原位杂交 | 第24-25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25-60页 |
3.1 异源三倍体油菜的核型鉴定及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25-39页 |
3.1.1 异源三倍体油菜核型鉴定 | 第25-29页 |
3.1.2 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29-31页 |
3.1.3 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统计 | 第31-33页 |
3.1.4 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33-37页 |
3.1.5 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分离统计 | 第37-39页 |
3.2 异源三倍体油菜S_1代的核型鉴定及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39-51页 |
3.2.1 异源三倍体S_1代核型鉴定 | 第39-44页 |
3.2.2 异源三倍体S_1代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44-46页 |
3.2.3 异源三倍体S_1代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方式统计 | 第46-47页 |
3.2.4 异源三倍体S_1代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47-50页 |
3.2.5 异源三倍体S_1代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行为方式统计 | 第50-51页 |
3.3 异源三倍体油菜S_2代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核型鉴定与分析 | 第51-54页 |
3.3.1 异源三倍体S_2代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核型鉴定 | 第51-53页 |
3.3.2 异源三倍体S_2代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核型分析 | 第53-54页 |
3.4 异源三倍体、S_1、S_2代油菜花粉活力鉴定与分析 | 第54-56页 |
3.5 结果总结 | 第56-57页 |
3.6 讨论 | 第57-60页 |
3.6.1 基于FISH技术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57-58页 |
3.6.2 三倍体后代中非整倍体的出现 | 第58页 |
3.6.3 异源三倍体后代的资源利用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