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的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背景 | 第10页 |
1.1.2 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创新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相关概念及运作模式 | 第16-21页 |
2.1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主要特点 | 第16页 |
2.1.3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历史演进 | 第16-19页 |
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运行方式 | 第19-21页 |
第3章 中外政府引导基金的经验与启示 | 第21-30页 |
3.1 国外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3.1.1 参股经营型引导基金 | 第21-23页 |
3.1.2 融资担保型引导基金 | 第23-24页 |
3.1.3 复合运作模式引导基金 | 第24-25页 |
3.2 国内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3.2.1 上海创投引导基金 | 第25页 |
3.2.2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 | 第25-26页 |
3.2.3 国家小中型企业发展基金 | 第26-27页 |
3.3 中外政府引导基金的经验与启示 | 第27-30页 |
3.3.1 引导基金可以起到有力的杠杆效应 | 第27-28页 |
3.3.2 参股经营是基金运行的一般形式 | 第28页 |
3.3.3 委托管理是基金管理的主要形式 | 第28页 |
3.3.4 基金可采用合理的引导措施 | 第28-29页 |
3.3.5 引导基金多由政府出资 | 第29页 |
3.3.6 有成功的退出经验 | 第29-30页 |
第4章 赣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情况 | 第30-36页 |
4.1 赣江新区产业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4.2 赣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 第31-34页 |
4.2.1 资金募集 | 第31-32页 |
4.2.2 组织架构 | 第32页 |
4.2.3 投资决策 | 第32-33页 |
4.2.4 运作管理 | 第33-34页 |
4.3 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5章 赣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对策和展望 | 第36-39页 |
5.1 发展对策 | 第36-37页 |
5.2 展望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