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箕沟煤田火区多孔介质渗流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煤自燃学说及相关实验 | 第9-10页 |
·多孔介质渗流理论 | 第10-11页 |
·松散煤体中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 | 第11-12页 |
·煤自燃的数值模拟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火区松散煤体空气渗流规律实验 | 第13页 |
·程序升温实验测算煤样放热强度及耗氧速率 | 第13-14页 |
·建立煤田火区的数学模型 | 第14页 |
·煤田火区的数值模拟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火区松散煤体空气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 第15-25页 |
·实验原理 | 第15-16页 |
·实验装置 | 第16-17页 |
·实验过程 | 第17-19页 |
·实验煤样的颗粒级配 | 第17-18页 |
·渗透系数测定实验 | 第18-1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煤样颗粒级配分维D | 第19-20页 |
·不同粒径煤样的渗透系数 | 第20-21页 |
·煤样颗粒级配分维D 与渗透系数K 的关系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测算实验 | 第25-33页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煤自燃参数的测算方法 | 第26-28页 |
·耗氧速率 | 第26页 |
·放热强度 | 第26-28页 |
·煤样的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 | 第28-30页 |
·粒度对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强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汝箕沟煤田火区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3-44页 |
·汝箕沟煤田火区的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漏风流场的数学模型 | 第34-39页 |
·火区的漏风通道 | 第34页 |
·气体在煤岩体内的流动状态 | 第34-35页 |
·漏风流场的数学模型 | 第35-39页 |
·火区温度场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9-41页 |
·火区中氧气输运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汝箕沟煤田火区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4-59页 |
·Fluent 简介 | 第44-45页 |
·火区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5页 |
·区域类型设定 | 第45-46页 |
·火区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数值模拟基本输入参数 | 第47-49页 |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9-58页 |
·火区入口速度为0.2 m/s 的模拟结果 | 第49-54页 |
·火区入口速度为0.5 m/s 的模拟结果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