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赋权方法的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质量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森林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4页 |
1.3.2 森林质量评价方法中权重的选择 | 第14页 |
1.3.3 森林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6-17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2.1.2 气候 | 第17页 |
2.1.3 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别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2.1 综合指数法 | 第17-19页 |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9-21页 |
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1-27页 |
3.1 主观赋权法 | 第21-24页 |
3.1.1 专家直接打分法 | 第21页 |
3.1.2 层次分析法 | 第21-24页 |
3.2 客观赋权法 | 第24-27页 |
3.2.1 熵权法 | 第24-25页 |
3.2.2 主成分分析赋权法 | 第25-27页 |
4 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36页 |
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7页 |
4.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27-30页 |
4.2.1 权重值计算 | 第28-30页 |
4.2.2 权重结果 | 第30页 |
4.3 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30-32页 |
4.4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32-35页 |
4.4.1 利用原始平均值计算 | 第32-33页 |
4.4.2 计算权重并取平均值 | 第33-34页 |
4.4.3 权重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4.5 专家直接打分法计算权重及结果 | 第35-36页 |
5 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 第36-52页 |
5.1 综合指数法 | 第36页 |
5.2 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质量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5.2.1 巴日图林场 | 第40-41页 |
5.2.2 宝根图林场 | 第41-42页 |
5.2.3 好莱河林场 | 第42页 |
5.2.4 红花尔基林场 | 第42-43页 |
5.2.5 辉河林场 | 第43-44页 |
5.2.6 奎腾河林场 | 第44-45页 |
5.2.7 毛盖河林场 | 第45页 |
5.2.8 诺干诺尔林场 | 第45-46页 |
5.2.9 头道桥林场 | 第46-47页 |
5.2.10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 | 第47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7-52页 |
5.3.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 第47-48页 |
5.3.2 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集 | 第48页 |
5.3.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 第48页 |
5.3.4 建立隶属度函数矩阵R | 第48-49页 |
5.3.5 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5.3.6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