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概述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一、“违法所得”的定义 | 第11-12页 |
| 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定义 | 第12-13页 |
| 三、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证明责任的界定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特征和性质 | 第14-17页 |
| 一、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特征 | 第14页 |
| 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 | 第14-17页 |
| 第三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 第17-19页 |
| 一、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举证责任分配一般原则 | 第17-18页 |
| 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举证责任分配特殊原则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对象 | 第19-24页 |
| 第一节 犯罪事实成立的证明 | 第19-20页 |
| 一、犯罪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 | 第19页 |
| 二、犯罪事实的具体认定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申请没收财产范围的证明 | 第20-23页 |
| 一、违法所得的没收 | 第20-21页 |
| 二、供犯罪分子所用的本人财物的没收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申请没收物与犯罪事实存在实质关联性的证明 | 第23-24页 |
| 一、对于“实质关联性”的界定 | 第23页 |
| 二、申请没收物与犯罪事实存在实质关联性的认定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证明责任的具体配置 | 第24-33页 |
| 第一节 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 | 第24-28页 |
| 一、检察机关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地位 | 第24-25页 |
| 二、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 | 第25-28页 |
| 第二节 利害关系人的证明责任 | 第28-33页 |
| 一、有关财物的共同所有人的证明责任 | 第28-29页 |
| 二、被告人的继承人的证明责任 | 第29页 |
| 三、有关财物的受让人的证明责任 | 第29-31页 |
| 四、对有关财物享有其他权利的第三人的证明责任 | 第31页 |
| 五、被他人用于犯罪之财物的所有人的证明责任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责任的完善 | 第33-42页 |
| 第一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责任的现实困境 | 第33-34页 |
| 一、程序各方诉讼实力失衡 | 第33-34页 |
|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救济途径不足 | 第34页 |
| 第二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责任的理论争议 | 第34-38页 |
| 一、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认定的争议 | 第34-36页 |
| 二、刑事涉案财产适用善意取得的争议 | 第36-38页 |
| 第三节 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责任的建议 | 第38-42页 |
| 一、明确证明标准 | 第38-40页 |
| 二、合理运用证据规则 | 第40页 |
| 三、完善利害关系人当事人制度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