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1 财务会计目标理论 | 第21-22页 |
2.1.2 资本保全理论 | 第22-23页 |
2.1.3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2.1.4 全面收益理论 | 第24-25页 |
2.2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投资性房地产计量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状况 | 第27-40页 |
3.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 | 第27-31页 |
3.1.1 总体状况 | 第27-28页 |
3.1.2 行业分布情况及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 第28-30页 |
3.1.3 信息披露情况 | 第30-31页 |
3.2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31-38页 |
3.2.1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2 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3 对企业税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 | 第40-46页 |
4.1 影响企业计量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 | 第40-41页 |
4.1.1 准则导向 | 第40页 |
4.1.2 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不稳定性 | 第40-41页 |
4.2 影响企业计量模式选择的主观因素 | 第41-45页 |
4.2.1 对盈余管理的考虑 | 第41-42页 |
4.2.2 对信息披露的考虑 | 第42-43页 |
4.2.3 对税收和计量成本的考虑 | 第43-44页 |
4.2.4 企业管理的需要 | 第44-45页 |
4.2.5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 第45页 |
4.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 第46-51页 |
5.1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 第46-48页 |
5.1.1 修订准则导向,鼓励使用公允价值 | 第46页 |
5.1.2 完善不动产登记,构建房地产交易信息平台 | 第46-47页 |
5.1.3 抑制利润操纵和违反准则规定的行为 | 第47-48页 |
5.2 对中介机构的建议 | 第48-49页 |
5.3 对企业的建议 | 第49-50页 |
5.3.1 强化企业信息披露 | 第49-50页 |
5.3.2 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 第50页 |
5.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