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警觉信息素的唤醒作用及其神经环路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1-21页
    1 信息素概述第11页
    2 警觉信息素第11-12页
    3 警觉信息素的主要成分第12页
    4 嗅觉感知系统第12-18页
        4.1 Grüenebergganglion第13-15页
        4.2 犁鼻器第15-17页
        4.3 主嗅上皮和septalorgan第17-18页
    5 睡眠与觉醒的中枢调控第18-20页
    6 嗅觉与睡眠第20-21页
第一章 APs或其主要成分SBT在NREM和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21-40页
    立题依据第2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1.材料第22-23页
            1.1 实验动物第22页
            1.2 药品与试剂第22页
            1.3 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方法第23-28页
            2.1 APs的收集第23-24页
            2.2 嗅觉焦虑行为的评估第24页
            2.3 EEG、EMG记录电极及鼻腔气味投递管埋置手术第24-25页
            2.4 精准气味投递睡眠记录系统搭建第25-26页
            2.5 实验分组第26页
            2.6 睡眠觉醒时相分析第26-27页
            2.7 统计学分析第27-28页
    结果第28-36页
        1.APs在N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28-29页
        2.SBT在N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29-31页
        3.APs与SBT在NREM睡眠期唤醒作用的比较第31-32页
        4.APs及其主要成分SBT引起小鼠焦虑样行为第32-33页
        5.SBT在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33-36页
    讨论第36-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二章 嗅觉亚感受器GG和VNO同时参与APs的唤醒作用第40-74页
    立题依据第4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1.材料第41-42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41页
            1.2 仪器第41-42页
        2 方法第42-46页
            2.1 实验分组第42页
            2.2 GG轴突切断术(GGAxo)第42页
            2.3 VNO切除术(VNOX)第42-43页
            2.4 电极及精准通气管埋置手术第43页
            2.5 精准气味投递睡眠记录第43页
            2.6 GGAxo鉴定第43页
            2.7 GGAxo及VNOX小鼠主嗅功能测定第43-45页
            2.8 统计学分析第45-46页
    结果第46-70页
        1.GGAxo对睡眠结构的影响第46-47页
        2.SBT对GGAxo小鼠N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47-49页
        3.GGAxo减弱SBT在NREM睡眠的唤醒作用第49-51页
        4.SBT对GGAxo小鼠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51-53页
        5.GGAxo减弱SBT在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53-55页
        6.VNOX对睡眠结构的影响第55-57页
        7.SBT对VNOX小鼠N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57-59页
        8.VNOX减弱SBT在N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59-61页
        9.SBT对VNOX小鼠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61-63页
        10.VNOX减弱SBT在REM睡眠期的唤醒作用第63-65页
        11.SBT引起GGAxo小鼠焦虑样行为增加第65-66页
        12.SBT引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可被VNOX阻断第66-67页
        13.GGAxo不影响主嗅功能第67-68页
        14.VNOX不影响主嗅功能第68-70页
    讨论第70-73页
    结论第73-74页
第三章 APs唤醒作用的神经环路第74-84页
    立题依据第74-75页
    材料与方法第75-79页
        1.材料第75-76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75页
            1.2 仪器第75-76页
        2 方法第76-79页
            2.1 嗅觉传导束路追踪第76-77页
            2.2 c-Fos免疫组化第77-78页
            2.3 统计学分析第78-79页
    结果第79-82页
        1.嗅球向基底前脑非胆碱能神经元投射第79页
        2.嗅球向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投射第79-80页
        3.SBT引起LC中c-Fos标记的活动神经元增多第80-82页
    讨论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展望与不足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附录第93-96页
    缩略词表第93-96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96-99页
    一、已发表论文第96页
    二、待发表论文第96页
    三、授权专利第96-97页
    四、会议摘要第97-98页
    五、参与课题项目第98页
    六、获得奖励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态磁场参数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典型荒漠植物叶片养分回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