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6-24页 |
2.1 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理念 | 第16-17页 |
2.1.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 第16页 |
2.1.2 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 第16-17页 |
2.1.3 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 | 第17页 |
2.2 西方国家的生态环境思想 | 第17-18页 |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 第18-19页 |
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第19-24页 |
2.4.1 毛泽东生态思想 | 第19-20页 |
2.4.2 邓小平生态思想 | 第20-21页 |
2.4.3 江泽民生态思想 | 第21-22页 |
2.4.4 胡锦涛生态思想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现实背景及发展过程 | 第24-36页 |
3.1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24-29页 |
3.1.1 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 第26-27页 |
3.1.2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 | 第27页 |
3.1.3 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的严峻现实 | 第27-28页 |
3.1.4 绿色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8-29页 |
3.2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29-36页 |
3.2.1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萌芽 | 第29-31页 |
3.2.2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发展 | 第31-34页 |
3.2.3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完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多维解读 | 第36-47页 |
4.1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政治维度 | 第36-39页 |
4.1.1 政府治理 | 第36-37页 |
4.1.2 群众参与 | 第37-38页 |
4.1.3 企业融合 | 第38-39页 |
4.2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经济维度 | 第39-41页 |
4.2.1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 第39-40页 |
4.2.2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 第40-41页 |
4.3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文化维度 | 第41-45页 |
4.3.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 | 第42页 |
4.3.2 绿色的发展理念 | 第42-43页 |
4.3.3 绿色化的消费观 | 第43-45页 |
4.4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社会维度 | 第45-47页 |
4.4.1 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 第45页 |
4.4.2 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 第45页 |
4.4.3 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47-51页 |
5.1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7-48页 |
5.1.1 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 第47页 |
5.1.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 第47-48页 |
5.1.3 对生态治理认识的深化 | 第48页 |
5.2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8-51页 |
5.2.1 有利于缓解生态资源能源危机 | 第48-49页 |
5.2.2 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49页 |
5.2.3 有利于实现我国近期和远景目标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