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54页 |
综述一 脑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第13-41页 |
1 脑血流循环与抑郁症 | 第13-16页 |
2 血脑屏障与抑郁症 | 第16-19页 |
3 神经元损伤与抑郁症 | 第19-22页 |
4 胶质细胞与抑郁症 | 第22-3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1页 |
综述二 炎性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第41-54页 |
1 炎性因子与抑郁症机制研究现状 | 第42-45页 |
2 临床研究现状 | 第45-48页 |
3 小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前言 | 第54-5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5-67页 |
实验一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55-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2 结果 | 第56-58页 |
3 小结 | 第58-59页 |
实验二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额叶GFAP表达的影响 | 第59-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2 结果 | 第61-62页 |
3 小结 | 第62-64页 |
实验三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IL-10表达的影响 | 第64-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2 结果 | 第65-66页 |
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67-81页 |
1 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 第67-68页 |
2 干预方法选择依据 | 第68-69页 |
3 指标选择依据 | 第69页 |
4 本实验中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及意义 | 第69-70页 |
5 本实验中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表达及意义 | 第70-71页 |
6 各组大鼠IL-10表达变化的意义 | 第71页 |
7 氟西汀选取的意义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