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界面局域电刺激对前成骨细胞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1页
    1.1 体内生物电及骨的压电性第15-19页
    1.2 电刺激细胞和组织响应第19-25页
        1.2.1 电刺激细胞研究第20-22页
            1.2.1.1 电刺激可兴奋类细胞第20-21页
            1.2.1.2 电刺激非兴奋类细胞第21-22页
        1.2.2 电刺激组织研究第22-25页
            1.2.2.1 电刺激骨组织第22-23页
            1.2.2.1 电刺激神经组织第23-24页
            1.2.2.1 电刺激肌肉组织第24-25页
    1.3 电刺激方式与刺激效能第25-32页
        1.3.1 电刺激方式第25-28页
            1.3.1.1 直流刺激第26页
            1.3.1.2 电容性刺激第26页
            1.3.1.3 电感耦合刺激第26页
            1.3.1.4 盐桥方式刺激第26页
            1.3.1.5 电极表面电流刺激第26-27页
            1.3.1.6 平面微电极型刺激第27-28页
        1.3.2 电刺激参数第28-32页
            1.3.2.1 刺激电压第28-29页
            1.3.2.2 刺激频率第29页
            1.3.2.3 刺激波形第29-30页
            1.3.2.4 每天刺激时间第30-31页
            1.3.2.5 刺激天数第31页
            1.3.2.6 刺激作用类型第31-32页
    1.4 电极材料对刺激效能的影响第32-35页
        1.4.1 金属材料第32页
        1.4.2 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第32页
        1.4.3 导电高分子材料第32-35页
    1.5 生物功能性涂层第35-39页
        1.5.1 生物活性涂层第36-37页
        1.5.2 外场驱动功能性涂层第37-39页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39-41页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手段第41-51页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41-43页
    2.2 平面微电极制备方法第43-44页
    2.3 材料表征第44-45页
        2.3.1 电极表面形貌第44页
            2.3.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4页
            2.3.1.2 原子力显微镜第44页
        2.3.2 电极官能团分析第44-45页
            2.3.2.1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第44-45页
            2.3.2.2 拉曼光谱第45页
    2.4 电化学测试第45-46页
        2.4.1 循环伏安法第45-46页
        2.4.2 电化学阻抗谱第46页
        2.4.3 脉冲条件下的充放电曲线第46页
    2.5 电刺激细胞流程第46-47页
    2.6 细胞培养评价第47-51页
        2.6.1 细胞培养第47页
        2.6.2 细胞相容性第47-48页
            2.6.2.1 细胞活性第47页
            2.6.2.2 细胞形态第47-48页
        2.6.3 成骨分化第48-50页
            2.6.3.1 ALP的测定第48-49页
            2.6.3.2 BCA蛋白的测定第49页
            2.6.3.3 RT-PCR测定第49-50页
        2.6.4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第50-51页
第三章 电刺激细胞装置构建第51-61页
    3.1 装置构建方式第51-57页
        3.1.1 粘触式第51-55页
            3.1.1.1 装置的构建第51-52页
            3.1.1.2 装置细胞安全性第52页
            3.1.1.3 装置稳定性第52-55页
        3.1.2 压触式第55-57页
            3.1.2.1 装置的构建第55-56页
            3.1.2.2 装置细胞安全性第56-57页
            3.1.2.3 装置稳定性第57页
    3.2 电刺激的脉冲方式对细胞的影响第57-59页
        3.2.1 脉冲刺激方式检测第58页
        3.2.2 脉冲方式对细胞的作用第58-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平面微电极的制备及表征第61-81页
    4.1 Au平面微电极表征第61-62页
        4.1.1 表面形貌分析第61页
        4.1.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1-62页
    4.2 ITO平面微电极表征第62-64页
        4.2.1 表面形貌分析第62-63页
        4.2.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3-64页
    4.3 聚吡咯平面微电极制备及表征第64-70页
        4.3.1 Ppy沉积在Au上第64-65页
            4.3.1.1 沉积曲线第64页
            4.3.1.2 表面形貌第64-65页
        4.3.2 Ppy沉积在ITO上第65-70页
            4.3.2.1 沉积曲线第65页
            4.3.2.2 表面形貌第65-67页
            4.3.2.3 成分分析第67页
            4.3.2.4 电化学特性第67-69页
            4.3.2.5 生物相容性第69-70页
    4.4 电极材料比较第70-73页
        4.4.1 电化学性能第70-71页
        4.4.2 细胞相容性第71-73页
    4.5 电刺激细胞用Ppy平面微电极的表征第73-79页
        4.5.1 电极形貌第73-74页
        4.5.2 电极电化学性能第74-78页
        4.5.3 电极细胞相容性第78-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界面局域电刺激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第81-93页
    5.1 电刺激电压的影响第81-84页
        5.1.1 电压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第81-82页
        5.1.2 电压对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2-83页
        5.1.3 典型电压刺激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第83-84页
    5.2 电压刺激的作用分析第84-85页
    5.3 电刺激频率的影响第85-86页
        5.3.1 频率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5.3.2 频率对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6页
    5.4 电刺激时间的影响第86-92页
        5.4.1 每天刺激时间的影响第87-90页
            5.4.1.1 每天刺激时间对细胞增殖及形态的影响第87-89页
            5.4.1.2 每天刺激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第89页
            5.4.1.3 每天刺激对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影响第89-90页
        5.4.2 阶段性刺激的影响第90-92页
            5.4.2.1 阶段性刺激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第90-92页
            5.4.2.2 阶段性刺激对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界面局域电刺激机理分析第93-105页
    6.1 电刺激强度作用分析第93-97页
        6.1.1 注入电荷量作用分析第93-96页
        6.1.2 频率作用分析第96-97页
    6.2 电刺激时间作用分析第97-104页
        6.2.1 每天刺激时间第98-101页
        6.2.2 阶段性刺激第101-104页
    6.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个人简历第12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医用可降解Mg-RE合金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股骨头坏死再生修复与可控微结构生物陶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