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9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一)数据新闻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二)场域理论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7-18页 |
| (三)文本分析法 | 第18页 |
| 四、研究路径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数据新闻场域的建构 | 第19-28页 |
| 第一节 数据新闻场域 | 第19-22页 |
| 一、布尔迪厄场域理论 | 第19-21页 |
| 二、数据新闻场域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数据新闻场域的结构化特征 | 第22-23页 |
| 一、传统媒体与大媒体空间关系的争夺(争夺者) | 第22-23页 |
| 二、场域主体具有数据特质(争夺对象) | 第23页 |
| 三、综合型信息服务提供商(争夺目标) | 第23页 |
| 第三节 数据新闻场中的资本 | 第23-26页 |
| 一、政治资本 | 第24页 |
| 二、经济资本 | 第24-25页 |
| 三、文化资本 | 第25页 |
| 四、数据资本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数据新闻发展困境:资本博弈与实践者惯习 | 第28-35页 |
| 第一节 入“场”:资本的积累不足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经济场作用下数据新闻生产的野蛮生长 | 第29-32页 |
| 一、多元化转向与新规则确立的间断 | 第30-31页 |
| (一)价值认知与实践变革 | 第30页 |
| (二)数据狂欢与内容爆发 | 第30-31页 |
| 二、资本快速涌向传媒业 | 第31-32页 |
| (一)平台性信息服务供应商的形成 | 第31页 |
| (二)新闻生产的新技术争奇斗艳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数据新闻生产者的职业困境 | 第32-34页 |
| 一、生产者职业权力难以实现 | 第32-33页 |
| (一)传统新闻记者亟待转型 | 第32-33页 |
| (二)新闻领域留不住开发人员 | 第33页 |
| 二、数据新闻教育模式不明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国外数据新闻实践的启示——基于场域理论的实证分析 | 第35-48页 |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35-38页 |
| 一、研究材料 | 第35-36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三、测量框架 | 第37页 |
| 四、建库 | 第37页 |
| 五、统计过程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一、关键词的计量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 二、高频词的计量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中外数据新闻实践的共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一、重视核心元素“数据” | 第42-43页 |
| 二、关注数据新闻的技术手段 | 第43页 |
| 第四节 中外数据新闻实践的差异分析 | 第43-47页 |
| 一、数据来源与运用的差异 | 第43-45页 |
| 二、基于不同环境下数据新闻编辑室模式的差异 | 第45-46页 |
| 三、数据新闻实践者“自主性”的差异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场域理论下国内数据新闻的未来出路 | 第48-53页 |
| 第一节 数据开放是数据新闻的提升前提 | 第48-49页 |
| 一、法律落实到位探索数据价值 | 第48-49页 |
| 二、多方位合作数据库共享 | 第49页 |
| 第二节 务实和专业是数据新闻发展的核心因素 | 第49-50页 |
| 一、祛魅化关注数据新闻的实操 | 第49-50页 |
| 二、专业化深化跨媒体团队 | 第50页 |
| 第三节 人才培养是数据新闻的提升关键 | 第50-52页 |
| 一、打破学科界限数据团队进入 | 第50-51页 |
| 二、加强人才培养学业界融合发展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件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