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股利政策回顾 | 第14-16页 |
2.1.1 传统股利理论回顾 | 第14-15页 |
2.1.2 现代股利理论回顾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2.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送转股制度及现状 | 第23-29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股利政策 | 第23-25页 |
3.1.1 股利分配条件和股利支付形式 | 第23-24页 |
3.1.2 股利分配政策 | 第24-25页 |
3.2 送转股概念及“高送转”界定 | 第25-26页 |
3.2.1 送转股定义及后果 | 第25页 |
3.2.2 送股和转股的不同和关联 | 第25-26页 |
3.2.3 “高送转”的界定 | 第26页 |
3.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和特点 | 第26-28页 |
3.3.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 | 第26-27页 |
3.3.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高送转”市场反应及动机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4.1 “高送转”预案公告日的市场反应 | 第29-30页 |
4.2 “高送转”后公司长期绩效及市场表现 | 第30-31页 |
4.3 提高流动性动机 | 第31页 |
4.4 股本扩张动机 | 第31页 |
4.5 配合增发动机 | 第31-32页 |
4.6 配合大股东减持动机 | 第3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样本选取以及研究设计 | 第33-38页 |
5.1 “高送转”超额收益及市场表现检验 | 第33-34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33页 |
5.1.2 研究设计 | 第33-34页 |
5.2 “高送转”的动机研究 | 第34-37页 |
5.2.1 样本选取 | 第34页 |
5.2.2 研究设计 | 第34-3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6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6.1 “高送转”的短期市场反应 | 第38-42页 |
6.2 “高送转”的长期业绩和市场表现 | 第42-44页 |
6.2.1 “高送转”股票的经营业绩表现 | 第42-43页 |
6.2.2 “高送转”股票的市场表现 | 第43-44页 |
6.3 “高送转”的动机研究 | 第44-49页 |
6.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6.3.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7.2.1 监管层角度 | 第51-52页 |
7.2.2 上市公司角度 | 第52页 |
7.2.3 投资者角度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