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弹道修正弹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2.1 一维弹道修正方法概述 | 第12页 |
1.2.2 二维弹道修正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弹道修正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弹道修正机理及弹道方程的建立 | 第18-31页 |
2.1 弹道修正机理 | 第18-21页 |
2.1.1 修正机理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尾翼枪弹的弹道修正方法 | 第19-21页 |
2.2 坐标系及坐标系转换 | 第21-24页 |
2.2.1 坐标系 | 第21-24页 |
2.3 弹丸所受力及力矩 | 第24-28页 |
2.3.1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 | 第25-27页 |
2.3.2 作用在弹丸质心上的力矩 | 第27-28页 |
2.4 弹丸运动方程组 | 第28-30页 |
2.4.1 弹丸质心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2.4.2 弹道方程的建立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修正弹丸流场仿真分析 | 第31-57页 |
3.1 气动参数获取方法及流体控制方程组 | 第31-34页 |
3.1.1 气动参数获取方法 | 第31-32页 |
3.1.2 流体运动控制方程组 | 第32-34页 |
3.2 弹丸计算网格的生成 | 第34-37页 |
3.3 弹丸流场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3.3.1 弹丸的超音速云图对比 | 第38-39页 |
3.3.2 弹丸的跨音速云图对比 | 第39-40页 |
3.3.3 弹丸的亚音速云图对比 | 第40页 |
3.4 弹丸气动特性分析 | 第40-49页 |
3.4.1 弹丸的阻力特性 | 第41-43页 |
3.4.2 弹丸的升力特性 | 第43-46页 |
3.4.3 弹丸的翻转力矩特性 | 第46-49页 |
3.5 尾翼气动特性分析 | 第49-54页 |
3.5.1 枪弹尾翼的阻力特性 | 第49-50页 |
3.5.2 枪弹尾翼升力特性 | 第50-51页 |
3.5.3 枪弹尾翼的滚转力矩特性 | 第51-54页 |
3.6 气动数据方程的拟合 | 第54-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枪弹弹道修正控制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7-73页 |
4.1 枪弹运动学模型 | 第57-61页 |
4.1.1 运动学仿真平台简介 | 第57-58页 |
4.1.2 运动坐标系的设置 | 第58-59页 |
4.1.3 运动学仿真参数设置 | 第59-61页 |
4.2 影响尾翼枪弹修正的外部因素 | 第61-63页 |
4.2.1 风速对枪弹弹道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2 射角对枪弹弹道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 枪弹弹道的修正控制机理 | 第63-65页 |
4.4 控制尾翼转角进行弹道修正 | 第65-70页 |
4.4.1 无控状态时的仿真分析 | 第66页 |
4.4.2 有控制系统时的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4.4.3 不同起控时间的仿真分析 | 第68-69页 |
4.4.4 不同尾翼斜置角修正弹的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4.5 利用内置旋转体的陀螺效应进行弹道修正的研究 | 第70-72页 |
4.5.1 一次陀螺效应作用弹道变化 | 第70-71页 |
4.5.2 二次陀螺效应作用弹道变化 | 第71-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