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论沉默欺诈的构成

摘要第2-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沉默欺诈的成立第14-21页
    第一节 不说话就不存在欺诈?第14页
    第二节 沉默欺诈中的沉默第14-18页
        一、沉默与意思表示第15-16页
        二、沉默与隐瞒第16-18页
    第三节 欺诈的核心要素第18-20页
        一、恶意是欺诈制度的核心第18-19页
        二、沉默可以构成欺诈第19-20页
    第四节 结论:不说话也存在欺诈第20-21页
第二章 沉默欺诈以先合同告知义务为前提第21-30页
    第一节 否认沉默欺诈的历史原因第21-23页
        一、买者自慎原则第21-22页
        二、道德不是法律第22-23页
    第二节 沉默欺诈的逐步确立第23-25页
        一、从买者自慎到信赖第23-24页
        二、沉默构成欺诈成为例外情况第24-25页
    第三节 先合同告知义务作为沉默欺诈的前提第25-29页
        一、先合同告知义务属于例外情况第25-26页
        二、先合同告知义务作为沉默欺诈前提的普遍确立第26-28页
        三、沉默欺诈以先合同告知义务为前提的法理第28-29页
    第四节 结论:沉默构成欺诈,以先合同告知义务为前提第29-30页
第三章 先合同告知义务第30-48页
    第一节 先合同告知义务正当化基础第30-33页
        一、诚实信用原则第30-31页
        二、公平原则第31-32页
        三、经济效率原则第32-33页
    第二节 先合同告知义务的现实来源第33-40页
        一、民事特别法的规定第34-36页
        二、合同约定第36-37页
        三、交易惯例第37-38页
        四、诚实信用第38-40页
    第三节 界定先合同告知义务的方法第40-48页
        一、界定先合同告知义务的学说和立法第40-42页
        二、界定先合同告知义务的考量因素第42-48页
第四章 沉默欺诈的构成要件第48-56页
    第一节 违反告知义务不等于沉默欺诈第48-49页
    第二节 构成沉默欺诈的主观要件第49-52页
        一、沉默欺诈以欺诈人的故意为要件第49-50页
        二、沉默欺诈中“故意”的证明责任第50-52页
    第三节 构成沉默欺诈的因果关系第52-56页
        一、错误的引起和保持第52-53页
        二、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重要信息第53-56页
第五章 我国沉默欺诈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第56-64页
    第一节 沉默欺诈在我国的肯定第56-59页
        一、我国学者对沉默欺诈的简单肯定第56-57页
        二、我国立法对沉默欺诈的简单规定第57页
        三、我国司法对沉默欺诈的承认第57-59页
    第二节 我国沉默欺诈的立法完善第59-61页
        一、民法总则中沉默欺诈的完善第59页
        二、合同法中先合同告知义务的完善第59-61页
    第三节 沉默欺诈的司法适用——与重大误解的区别第61-64页
        一、沉默欺诈与重大误解第61-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72页
后记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抵押物转让制度研究--以《物权法》第191条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我国商标先用权制度研究--以新《商标法》第59条第三款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