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试管嫁接体系建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表 | 第7-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研究植物组培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植物试管嫁接研究的进展 | 第11-14页 |
1.2.1 试管苗嫁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11-12页 |
1.2.2 试管苗嫁接方法与步骤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3 影响试管苗嫁接成活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4 试管苗嫁接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牡丹的简介 | 第14页 |
1.4 本试验意义 | 第14-17页 |
第2章 嫁接接穗的培养 | 第17-2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侧芽的处理 | 第17页 |
2.1.3 侧芽的萌发培养 | 第17页 |
2.1.4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17-18页 |
2.1.5 不同培养基对单芽的影响 | 第18页 |
2.1.6 单芽的复壮培养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2.2.1 侧芽的萌发 | 第19页 |
2.2.2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影响 | 第19-20页 |
2.2.3 不同培养基对单芽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4 不同光照对单芽生长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3章 砧木用胚根的培养研究 | 第23-3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种子处理 | 第23页 |
3.1.3 胚培养 | 第23-24页 |
3.1.4 胚愈伤诱导 | 第24页 |
3.1.5 生根诱导 | 第24-25页 |
3.1.6 不同培养基对根增粗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3.1.7 培养条件 | 第2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3.2.1 两种方法处理的结果 | 第25-26页 |
3.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4 生根诱导的结果 | 第28-30页 |
3.2.5 不同培养基对根增粗培养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4章 试管嫁接技术的研究 | 第33-41页 |
4.1 嫁接材料与嫁接方法 | 第33页 |
4.1.1 嫁接材料 | 第33页 |
4.1.2 嫁接方法 | 第33页 |
4.2 培养条件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1 激素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2 暗培养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页 |
4.2.3 蔗糖浓度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页 |
4.2.4 培养温度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页 |
4.2.5 琼脂浓度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页 |
4.3 砧木接穗对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1 砧木长度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页 |
4.3.2 接穗长度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4.4.1 嫁接方法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5页 |
4.4.2 培养条件对试管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5-39页 |
4.4.3 砧木接穗对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5章 嫁接体愈伤组织观察 | 第41-4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5.2.1 接穗愈伤组织的形成 | 第42-43页 |
5.2.2 嫁接体接.处愈伤组织的形成 | 第43-45页 |
第6章 讨论 | 第45-49页 |
6.1 牡丹接穗的获得 | 第45页 |
6.2 牡丹砧木的获得 | 第45页 |
6.3 嫁接方式与试管嫁接成活率 | 第45-46页 |
6.4 培养条件与试管嫁接成活率 | 第46-4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