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旱地高产高效玉米栽培体系水氮管理及调控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5-18页
    1.2 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1 地膜覆盖第18-19页
        1.2.2 砂砾覆盖第19-20页
    1.3 高产作物氮肥优化管理第20-24页
        1.3.1 氮素累积规律第20-22页
        1.3.2 氮肥利用效率第22-23页
        1.3.3 基于土壤测试的氮肥用量推荐第23-24页
    1.4 高产高效作物栽培体系环境效应评价第24-26页
        1.4.1 土壤氮素累积与淋溶第24-25页
        1.4.2 氧化亚氮排放第25-26页
    1.5 问题提出第26-27页
    1.6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7-30页
        1.6.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6.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地表覆盖对旱作玉米水分消耗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0-40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2.2.1 实验区概况第31页
        2.2.2 试验设计第31页
        2.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1-32页
        2.2.4 指标计算第32页
        2.2.5 数据分析第32页
    2.3 结果分析第32-37页
        2.3.1 降雨量、潜在蒸散量和干期第32-34页
        2.3.2 土壤贮水量第34-36页
        2.3.3 耗水量、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第36-37页
    2.4 讨论第37-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地表覆盖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第40-51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3.2.1 实验区概况第41页
        3.2.2 试验设计第41页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1-42页
        3.2.4 数据分析第42页
    3.3 结果分析第42-48页
        3.3.1 氮素累积量、氮素分配和氮肥利用效率第42-45页
        3.3.2 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第45-48页
    3.4 讨论第48-50页
    3.5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种植密度与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第51-62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2.1 实验区概况第51-52页
        4.2.2 试验设计第52页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2-53页
        4.2.4 数据分析第53页
    4.3 结果分析第53-60页
        4.3.1 土壤温度和贮水量第53-55页
        4.3.2 玉米生育进程第55-56页
        4.3.3 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根长第56-57页
        4.3.4 生物量、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第57-59页
        4.3.5 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59-60页
    4.4 讨论第60-61页
    4.5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高产旱作覆膜玉米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规律第62-72页
    5.1 引言第62-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5.2.1 实验区概况第63页
        5.2.2 试验设计第63-64页
        5.2.3 植物样品采集与分析第64页
        5.2.4 数据分析第64页
    5.3 结果分析第64-69页
        5.3.1 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第64-65页
        5.3.2 干物质累积与产量响应第65-67页
        5.3.3 氮浓度,氮素累积量与产量响应第67-69页
    5.4 讨论第69-71页
    5.5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高产高效旱作覆膜玉米栽培体系的氮肥优化管理第72-82页
    6.1 引言第72-7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6.2.1 实验区概况第73页
        6.2.2 试验设计第73页
        6.2.3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第73页
        6.2.4 籽粒产量第73页
        6.2.5 指标计算第73-74页
        6.2.6 数据分析第74页
    6.3 结果分析第74-79页
        6.3.1 土壤水分含量第74-75页
        6.3.2 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第75-76页
        6.3.3 氮素平衡第76-78页
        6.3.4 氮肥利用效率第78-79页
        6.3.5 最优氮素供应量第79页
    6.4 讨论第79-81页
    6.5 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高产高效旱作覆膜玉米栽培体系氧化亚氮减排潜力第82-96页
    7.1 引言第82-83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7.2.1 实验区概况第83-84页
        7.2.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第84页
        7.2.3 气体样品采集与测定第84-85页
        7.2.4 环境和土壤参数测定第85页
        7.2.5 籽粒产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第85页
        7.2.6 数据分析第85页
    7.3 结果分析第85-92页
        7.3.1 土壤温度、降雨量、土壤充水孔隙度和无机氮含量第85-88页
        7.3.2 土壤 N_2O 排放第88-91页
        7.3.3 籽粒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吸收量第91页
        7.3.4 单位产量 N_2O 排放量第91-92页
    7.4 讨论第92-94页
        7.4.1 土壤 N_2O 排放第92-94页
        7.4.2 单位产量 N_2O 排放量第94页
    7.5 小结第94-96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6-100页
    8.1 主要结论第96-98页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98页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王国时期古代埃及法律文献整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几何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无人机编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