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

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方案设计方法与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9页
    1.2 产品服务转型第19-22页
        1.2.1 服务转型的基础——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第19-20页
        1.2.2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的问题分析第20-21页
        1.2.3 解决方案第21-22页
    1.3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4-25页
    1.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产品服务及其设计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第26-43页
    2.1 产品服务的研究现状第26-29页
        2.1.1 产品服务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6-27页
        2.1.2 产品服务的国外研究现状第27-29页
    2.2 产品服务设计与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研究现状第29-31页
        2.2.1 产品服务设计研究现状第29-30页
        2.2.2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研究现状第30-31页
    2.3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31-40页
        2.3.1 客户需求识别与分析研究第31-33页
        2.3.2 客户需求转化与技术冲突解决研究第33-36页
        2.3.3 服务模块化的研究第36-38页
        2.3.4 产品服务方案配置优化与评选研究第38-40页
    2.4 研究现状与工业需求的差距分析第40页
    2.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0-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方案设计框架第43-55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相关概念定义第43-45页
    3.3 产品服务方案的结构和特征第45-47页
        3.3.1 产品服务方案的结构模型第45-46页
        3.3.2 产品服务方案的特征第46-47页
    3.4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的特点分析第47-49页
        3.4.1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与产品服务设计的关系第47-49页
        3.4.2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与产品方案设计的区别第49页
    3.5 产品服务方案设计框架第49-53页
        3.5.1 总体设计框架第49-51页
        3.5.2 总体设计流程第51-53页
    3.6 框架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分析第53-54页
        3.6.1 框架的可行性分析第53-54页
        3.6.2 框架的先进性分析第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产品服务的客户需求识别与分析技术第55-77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产品服务需求的特点第55-56页
    4.3 产品服务需求识别与分析总体流程第56-57页
    4.4 基于工业客户活动周期模型的产品服务需求识别第57-64页
        4.4.1 工业客户活动周期模型 (I-CAC)第57-59页
        4.4.2 相关利益方识别及其交互关系分析第59-60页
        4.4.3 客户价值识别与需求导出第60-62页
        4.4.4 产品服务需求层次结构的构建第62-64页
    4.5 基于 R-GAHP 方法的产品服务需求重要度分析第64-67页
        4.5.1 需求比较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第64-65页
        4.5.2 粗糙群需求评判矩阵的确定第65-67页
        4.5.3 产品服务需求重要度的确定第67页
        4.5.4 产品服务需求重要度排序第67页
    4.6 示范案例:空压机服务的客户需求识别与分析第67-73页
        4.6.1 空压机服务的客户需求导出第68-69页
        4.6.2 空压机服务的客户需求重要度确定第69-73页
    4.7 技术的先进性分析第73-76页
    4.8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产品服务的客户需求转化与技术冲突解决方法第77-111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服务需求转化与技术冲突解决方法的提出第77-81页
        5.2.1 质量屋模型和 TRIZ 互补性分析第77-78页
        5.2.2 TRIZ 对于产品服务设计的适用性分析第78-80页
        5.2.3 服务质量屋和 TRIZ 的集成模型第80-81页
    5.3 基于 RGRA-SHoQ 模型的产品服务需求转化第81-87页
        5.3.1 产品服务技术特性展开第81-83页
        5.3.2 产品服务质量屋的建立第83页
        5.3.3 基于粗糙灰色关联分析的需求重要度转换第83-87页
    5.4 服务技术特性冲突的解决第87-98页
        5.4.1 基于多粒度混合语言决策的冲突识别第87-90页
        5.4.2 服务技术特性标准化第90-93页
        5.4.3 服务技术冲突分析及解决第93-98页
    5.5 产品服务需求转化与冲突解决的应用流程第98-99页
    5.6 示范案例:空压机转子服务需求转化第99-108页
        5.6.1 服务质量屋构建及服务技术特性重要度的确定第100-104页
        5.6.2 服务技术特性冲突的解决第104-108页
    5.7 方法的先进性分析第108-110页
    5.8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产品服务的模块化方法第111-139页
    6.1 引言第111页
    6.2 模块化产品服务及其层次结构第111-114页
        6.2.1 模块化产品服务第111-112页
        6.2.2 产品服务模块的层次结构第112-114页
    6.3 基于工业产品服务蓝图的服务构件识别第114-116页
    6.4 服务构件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第116-119页
        6.4.1 服务构件相关性的评价准则第116-118页
        6.4.2 服务构件间的相关度评判第118-119页
    6.5 基于模糊树图理论的产品服务模块划分方法第119-121页
        6.5.1 模糊树图第119-120页
        6.5.2 服务模块的划分第120-121页
    6.6 产品服务模块化方案的评价第121-127页
        6.6.1 产品服务模块化方案的评选指标第122-123页
        6.6.2 服务模块化方案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第123-126页
        6.6.3 基于集成权重的模糊 TOPSIS 服务模块化方案评价第126-127页
    6.7 示范案例:空压机转子服务模块化第127-136页
        6.7.1 空压机转子服务构件识别第127-128页
        6.7.2 空压机转子服务构件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28-131页
        6.7.3 空压机转子服务模块创建第131-132页
        6.7.4 空压机转子服务模块化方案评价第132-136页
    6.8 方法的先进性分析第136-138页
    6.9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七章 产品服务方案配置优化与评选技术第139-165页
    7.1 引言第139页
    7.2 产品服务方案配置优化的问题描述第139-142页
    7.3 产品服务方案配置优化模型的建立第142-148页
        7.3.1 服务性能配置优化模型第143-145页
        7.3.2 服务成本与响应时间的配置优化模型第145-146页
        7.3.3 服务模块配置约束条件第146-147页
        7.3.4 服务方案配置优化通用模型第147-148页
    7.4 服务配置优化模型求解算法与流程第148-150页
        7.4.1 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第148-149页
        7.4.2 服务方案配置优化求解流程与步骤第149-150页
    7.5 基于粗糙 TOPSIS 的服务配置方案优选第150-155页
        7.5.1 服务方案评价矩阵的确定第152-153页
        7.5.2 服务方案的粗糙群决策矩阵的确定第153-154页
        7.5.3 粗糙决策矩阵的加权归一化第154页
        7.5.4 基于贴近度系数的服务方案优劣排序第154-155页
    7.6 示范案例:空压机服务方案配置优化与评选第155-163页
        7.6.1 空气压缩机服务方案配置模型求解第155-160页
        7.6.2 空气压缩机服务配置方案评选第160-163页
    7.7 技术的先进性分析第163-164页
    7.8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八章 面向客户需求的电梯产品服务方案设计案例验证第165-195页
    8.1 引言第165页
    8.2 案例背景与需求第165-167页
        8.2.1 案例背景第165-166页
        8.2.2 案例需求第166-167页
    8.3 载客电梯服务的客户需求识别与分析第167-171页
        8.3.1 基于 I-CAC 模型的电梯服务的客户需求识别第167-169页
        8.3.2 基于 R-GAHP 方法的客户需求重要度分析第169-171页
    8.4 载客电梯服务需求向技术特性的转化第171-180页
        8.4.1 载客电梯服务技术特性的展开第171-172页
        8.4.2 载客电梯服务质量屋的构建第172-174页
        8.4.3 载客电梯服务技术特性重要度的确定第174-175页
        8.4.4 载客电梯服务技术特性的冲突识别与标准化第175-177页
        8.4.5 载客电梯服务技术特性冲突分析及解决第177-180页
    8.5 载客电梯服务模块的创建第180-186页
        8.5.1 载客电梯服务构件识别第180页
        8.5.2 载客电梯服务构件相关关系分析第180-181页
        8.5.3 电梯服务模块构建第181-183页
        8.5.4 电梯服务模块方案的评价第183-186页
    8.6 载客电梯服务的配置优化与方案优选第186-193页
        8.6.1 载客电梯服务方案的配置优化第186-191页
        8.6.2 载客电梯产品服务配置方案优选第191-193页
    8.7 案例验证分析第193页
    8.8 预期工业效益分析第193-194页
    8.9 本章小结第194-195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95-199页
    9.1 研究总结第195-197页
        9.1.1 内容总结第195-196页
        9.1.2 主要创新点第196-197页
    9.2 研究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第207-2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10-211页
致谢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CC谐振变换器的解析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不同市场环境下考虑异质需求的产品差异定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