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2.1 膨胀土及其滑坡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2 碎石土滑坡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3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 第21-23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3-2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40页 |
2.1 概况 | 第28页 |
2.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8-30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8-30页 |
2.2.2 气候、水文 | 第30页 |
2.3 区域地质条件 | 第30-40页 |
2.3.1 地质构造 | 第30-33页 |
2.3.2 地层岩性 | 第33页 |
2.3.3 新构造运动 | 第33-34页 |
2.3.4 水文地质 | 第34-35页 |
2.3.5 地震 | 第35-36页 |
2.3.6 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公路沿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 第40-66页 |
3.1 概述 | 第40-48页 |
3.1.1 滑坡分类指标建立 | 第40-41页 |
3.1.2 滑坡类型统计 | 第41-48页 |
3.2 滑坡发育特征研究 | 第48-64页 |
3.2.1 地层特征 | 第48-50页 |
3.2.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50-51页 |
3.2.3 构造运动影响特征 | 第51-52页 |
3.2.4 与路线走向的关系特征 | 第52-53页 |
3.2.5 滑坡体厚度特征 | 第53页 |
3.2.6 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3.2.7 时间分布特征 | 第54-56页 |
3.2.8 滑坡运动特征 | 第56-6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滑坡机理研究 | 第66-112页 |
4.1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 第66-74页 |
4.1.1 膨胀土的物质成分 | 第66-67页 |
4.1.2 膨胀土的结构特征 | 第67-70页 |
4.1.3 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70-71页 |
4.1.4 膨胀土的力学性质 | 第71-74页 |
4.2 膨胀土水土特征曲线试验 | 第74-81页 |
4.2.1 水土特征曲线的物理意义 | 第74-75页 |
4.2.2 影响水土特征曲线的因素 | 第75-76页 |
4.2.3 水土特征曲线的常用数学模型 | 第76-78页 |
4.2.4 水土特征曲线试验结果及拟合 | 第78-81页 |
4.3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力与非饱和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81-92页 |
4.3.1 膨胀力及抗剪强度试验 | 第82-85页 |
4.3.2 干湿循环作用下抗剪强度衰减分析 | 第85-87页 |
4.3.3 膨胀力与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87-91页 |
4.3.4 考虑膨胀力的膨胀土抗剪强度公式拟合 | 第91-92页 |
4.4 膨胀土滑坡位移变化特征研究 | 第92-96页 |
4.4.1 现场位移监测试验 | 第92-94页 |
4.4.2 现场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94-96页 |
4.5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裂隙演化特征研究 | 第96-106页 |
4.5.1 概述 | 第96-97页 |
4.5.2 膨胀土裂隙的成因和分类 | 第97页 |
4.5.3 影响膨胀土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 第97-98页 |
4.5.4 膨胀土裂隙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98-106页 |
4.6 膨胀土滑坡机理的熵解释 | 第106-110页 |
4.6.1 熵的基本原理 | 第106-109页 |
4.6.2 熵的原理对膨胀土滑坡变形失稳的解释 | 第109-11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112-146页 |
5.1 碎石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112-118页 |
5.1.1 碎石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 第112-115页 |
5.1.2 碎石土的渗透特性 | 第115-118页 |
5.2 碎石土滑坡的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118-125页 |
5.2.1 滑坡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原理 | 第118-120页 |
5.2.2 滑坡概况及稳定性基准参数取值 | 第120-121页 |
5.2.3 滑坡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121-125页 |
5.3 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求取各因素权重 | 第125-135页 |
5.3.1 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理论 | 第125-127页 |
5.3.2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 第127-130页 |
5.3.3 改进的模糊信息优化方法计算权重 | 第130-135页 |
5.4 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135-144页 |
5.4.1 坡面冲刷侵蚀作用 | 第136-141页 |
5.4.2 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形成机理 | 第141-143页 |
5.4.3 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 第143-14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六章 典型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46-168页 |
6.1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146-147页 |
6.2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47-157页 |
6.2.1 抗剪强度衰减模式下的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47-154页 |
6.2.2 裂隙发展过程中的膨胀土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54-157页 |
6.3 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157-166页 |
6.3.1 概况 | 第157-158页 |
6.3.2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158-159页 |
6.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59-1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七章 高轻型支挡技术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 第168-188页 |
7.1 高轻型支挡技术概况 | 第168-169页 |
7.1.1 高轻型支挡结构的特点 | 第168页 |
7.1.2 高轻型支挡结构的使用条件 | 第168-169页 |
7.2 分离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设计计算方法 | 第169-182页 |
7.2.1 有限差分弹性地基梁法 | 第169-179页 |
7.2.2 弹性抗力系数的确定 | 第179-181页 |
7.2.3 分离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内力计算 | 第181页 |
7.2.4 分离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 | 第181-182页 |
7.3 汉中西高速公路ZK440+417~+537左侧碎石土滑坡计算结果 | 第182-187页 |
7.3.1 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 第182页 |
7.3.2 桩体内力计算 | 第182-184页 |
7.3.3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 | 第184-18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87-18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88-192页 |
主要结论 | 第188-190页 |
建议 | 第190-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1页 |
致谢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