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创新点 | 第12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 | 第14-32页 |
2.1 射频识别技术 | 第14-18页 |
2.1.1 发展历程 | 第14页 |
2.1.2 系统构成 | 第14-16页 |
2.1.3 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1.4 标准分析 | 第17-18页 |
2.2 无线定位技术 | 第18-28页 |
2.2.1 无线定位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2.2.2 射频识别技术的定位依据 | 第19-22页 |
2.2.3 射频识别定位系统中的算法模型 | 第22-28页 |
2.3 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技术 | 第28-29页 |
2.4 数据融合技术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收信场强指示的射频识别定位改进算法 | 第32-50页 |
3.1 LANDMARC 定位系统分析 | 第32-38页 |
3.1.1 系统介绍 | 第32-33页 |
3.1.2 算法原理 | 第33-34页 |
3.1.3 仿真测试 | 第34-38页 |
3.2 基于 LANDMARC 的改进定位系统 | 第38-45页 |
3.2.1 改进的定位算法 | 第38-43页 |
3.2.2 改进算法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3.3 旋转天线结合双向 RSSI 新型定位方法的研究 | 第45-49页 |
3.3.1 定位原理分析 | 第45-46页 |
3.3.2 信号到达应答器的抗干扰方法 | 第46-47页 |
3.3.3 双向 RSSI 定位理论克服多径衰落分析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 EPC C1G2 标准的生命体征监测终端设计 | 第50-82页 |
4.1 EPC C1G2 标准的分析 | 第50-57页 |
4.1.1 命令格式与常用命令 | 第50-56页 |
4.1.2 防冲突算法 | 第56-57页 |
4.2 低功耗射频传感标签 | 第57-58页 |
4.3 生命体征监测扩展阅读器设计 | 第58-74页 |
4.3.1 扩展阅读器硬件 | 第58-63页 |
4.3.2 扩展阅读器命令研究 | 第63-74页 |
4.4 生命体征监测终端程序设计 | 第74-81页 |
4.4.1 终端初始化程序 | 第74-77页 |
4.4.2 终端参数读取 | 第77-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反射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研究 | 第82-94页 |
5.1 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意义 | 第82页 |
5.2 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分析 | 第82-87页 |
5.2.1 透射式测量 | 第82-85页 |
5.2.2 反射式测量 | 第85-87页 |
5.3 反射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 | 第87-92页 |
5.3.1 系统设计方案 | 第87-90页 |
5.3.2 测试实验 | 第90-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可定位生命体征监测实验 | 第94-106页 |
6.1 系统搭建 | 第94-100页 |
6.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6.2.1 体温监测分析 | 第100页 |
6.2.2 定位精度分析 | 第100-10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7.1 总结 | 第106-107页 |
7.2 展望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