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互连网络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3 独立生成树构造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1.3.1 独立生成树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2 独立生成树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 文章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 | 第24-38页 |
2.1 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 第24-27页 |
2.2 特殊BC网络 | 第27-35页 |
2.2.1 超立方体及其基本性质 | 第27-28页 |
2.2.2 超立方体的几种主要变型 | 第28-34页 |
2.2.3 超立方体变型的性质 | 第34-35页 |
2.3 BC网络及其相关性质 | 第35-37页 |
2.3.1 BC网络的定义 | 第35-36页 |
2.3.2 BC网络的相关性质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交叉立方体上IST的串行构造 | 第38-62页 |
3.1 地址变换方法 | 第39-43页 |
3.1.1 CQ~0_(n-1)和CQ~1_(n-1)上同构树构造分析 | 第39-40页 |
3.1.2 地址变换方法 | 第40-42页 |
3.1.3 依据地址变换方法构造同构树 | 第42-43页 |
3.2 IST的构造 | 第43-56页 |
3.3 IST优化构造问题的探讨 | 第56-60页 |
3.3.1 IST的高度与结构 | 第56-58页 |
3.3.2 IST的地址长度 | 第58-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莫比乌斯立方体上IST的串行构造 | 第62-87页 |
4.1 M~0n_(-1)和M~1_(n-1)上同构树构造分析 | 第62页 |
4.2 莫比乌斯立方体的性质 | 第62-67页 |
4.3 IST的构造 | 第67-80页 |
4.3.1 0-M_n上IST的构造 | 第67-80页 |
4.3.2 1-M_n上IST的构造 | 第80页 |
4.4 算法MIST和MIST UNION构造的IST的性质 | 第80-84页 |
4.5 基于顶点之间的维邻接关系构造同构树的讨论 | 第84-85页 |
4.6 满足一定特征的网络上独立生树构造问题的讨论 | 第85-8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交叉立方体上IST的并行构造 | 第87-107页 |
5.1 预备知识 | 第87-92页 |
5.1.1 维邻接关系途径和维邻接关系树 | 第87-89页 |
5.1.2 交叉立方体上顶点之间维邻接关系的重要性质 | 第89-92页 |
5.2 基于顶点之间维邻接关系的维扩散性质构造IST | 第92-97页 |
5.2.1 一个构造CQ_n(u_(n-1)u_(n-2)...u_k)上生成树的算法 | 第92-94页 |
5.2.2 构造通用维邻接关系树的算法 | 第94-97页 |
5.2.3 基于顶点之间维邻接关系构造IST的一个算法 | 第97页 |
5.3 基于顶点之间维邻接关系的IST的证明 | 第97-106页 |
5.3.1 路径和生成树的证明 | 第99-103页 |
5.3.2 IST的证明 | 第103-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莫比乌斯立方体上IST的并行构造 | 第107-132页 |
6.1 预备知识 | 第107页 |
6.2 维邻接关系途径和维邻接关系树 | 第107-109页 |
6.3 IST的构造 | 第109-117页 |
6.3.1 基于一个圆排列来构造IST的算法 | 第109-110页 |
6.3.2 算法PMCIST的正确性证明 | 第110-116页 |
6.3.3 基于圆排列的IST的构造算法 | 第116-117页 |
6.4 基于任一圆排列构造以任一顶点为根的IST | 第117-124页 |
6.4.1 构造算法 | 第117-122页 |
6.4.2 基于IST的不相交路径 | 第122-124页 |
6.5 IST在诊断上的应用 | 第124-127页 |
6.6 IST的模拟实验和IST在诊断上的应用 | 第127-13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BC网络上IST的构造 | 第132-147页 |
7.1 BC互连网络 | 第132-134页 |
7.2 条件BC网络 | 第134-137页 |
7.2.1 条件BC网络的定义 | 第134页 |
7.2.2 条件BC网络族 | 第134-136页 |
7.2.3 圆排列和V排列 | 第136-137页 |
7.3 条件BC网络上IST构造 | 第137-143页 |
7.3.1 条件BC网络上IST的构造算法 | 第137-138页 |
7.3.2 条件BC网络上IST的正确性证明 | 第138-143页 |
7.4 任意BC网络上的生成树和IST | 第143-14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50页 |
8.1 总结 | 第147-149页 |
8.2 展望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学术交流情况 | 第163-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