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碳排放量测算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碳排放效率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碳排放收敛性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4 基于空间视角的碳排放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5 建筑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6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碳排放效率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2 碳排放效率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22-24页 |
2.2.2 经济收敛理论 | 第24页 |
2.2.3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建筑业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 第26-39页 |
3.1 建筑业碳排放量测算模型构建 | 第26-27页 |
3.1.1 直接碳排放测算模型 | 第26-27页 |
3.1.2 间接碳排放测算模型 | 第27页 |
3.2 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及其组成分析 | 第27-31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2.2 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分析 | 第28-29页 |
3.2.3 建筑业碳排放组成分析 | 第29-31页 |
3.3 建筑业碳排放量区域分析 | 第31-37页 |
3.3.1 各省建筑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31-34页 |
3.3.2 三大区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 第39-51页 |
4.1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定义 | 第39页 |
4.2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测算 | 第39-42页 |
4.3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时序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4.4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分析 | 第43-50页 |
4.4.1 各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析 | 第43-46页 |
4.4.2 各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分析 | 第46-48页 |
4.4.3 各地区建筑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基于空间效应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收敛性分析 | 第51-66页 |
5.1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1-57页 |
5.1.1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全局Moran'sI指数 | 第51-53页 |
5.1.2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局部Moran散点图 | 第53-57页 |
5.2 基于空间效应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β收敛 | 第57-62页 |
5.2.1 传统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 | 第57-58页 |
5.2.2 加入空间效应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 | 第58-59页 |
5.2.3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绝对β收敛实证检验 | 第59-60页 |
5.2.4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条件β收敛实证检验 | 第60-62页 |
5.3 基于空间效应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俱乐部收敛 | 第62-65页 |
5.3.1 空间俱乐部收敛模型构建 | 第63页 |
5.3.2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俱乐部收敛实证检验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66-71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67-70页 |
6.2.1 优化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 | 第68页 |
6.2.2 加大清洁技术开发力度 | 第68-69页 |
6.2.3 加强区域间建筑业共同发展 | 第69页 |
6.2.4 实施差别化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策略 | 第69-70页 |
6.3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