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现有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1 目前现有的施工管理系统 | 第11页 |
1.1.2 现有的施工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1.3 开发基于MVC架构的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1.4 基于MVC架构与PKPM的不同点 | 第12页 |
1.2 关于交通施工管理系统研发和应用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情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外情况 | 第13-14页 |
1.2.3 存在不足 | 第14-15页 |
1.3 建立基于MVC架构的交通管理系系统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1.3.1 功能方面 | 第15-16页 |
1.3.2 技术方面 | 第16页 |
1.4 研发该系统的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目标与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19页 |
1.5.1 论文目标 | 第16-17页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5.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 | 第17-19页 |
第2章 开发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 第19-24页 |
2.1 MVC架构 | 第19-20页 |
2.2 视图层技术 | 第20-21页 |
2.3 功能层实现 | 第21-22页 |
2.4 数据库技术 | 第22页 |
2.5 微软企业库Enterprise Library技术 | 第22-23页 |
2.6 总体技术架构 | 第23-24页 |
第3章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4-37页 |
3.1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定义及其影响 | 第24页 |
3.1.1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定义 | 第24页 |
3.2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系统要求 | 第24-25页 |
3.2.1 系统建设背景 | 第24-25页 |
3.2.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5页 |
3.2.3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5页 |
3.3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模型和内容 | 第25-32页 |
3.3.1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3.3.2 项目管理系统架构模型 | 第26页 |
3.3.3 项目管理系统总体分析 | 第26-28页 |
3.3.4 项目管理系统流程处理分析 | 第28-29页 |
3.3.5 项目管理系统的编码标准分析 | 第29-30页 |
3.3.6 输入输出分析 | 第30-32页 |
3.4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32-35页 |
3.4.1 系统视图层分析 | 第32页 |
3.4.2 系统信息后台分析 | 第32-33页 |
3.4.3 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33页 |
3.4.4 系统平台集成一体化分析 | 第33-34页 |
3.4.5 系统管理权限授权分析 | 第34-35页 |
3.5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3.5.1 系统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3.6 数据量分析 | 第36-37页 |
第4章 交通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37-57页 |
4.1 系统整体架构 | 第37-39页 |
4.1.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7-38页 |
4.1.2 网络拓扑 | 第38-39页 |
4.2 视图层设计 | 第39-40页 |
4.3 多浏览器支持 | 第40页 |
4.4 硬件平台 | 第40页 |
4.5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0-48页 |
4.5.1 登录模块 | 第40-41页 |
4.5.2 项目管理模块 | 第41页 |
4.5.3 合同管理模块 | 第41-43页 |
4.5.4 质量管理模块 | 第43-44页 |
4.5.5 安全管理模块 | 第44-45页 |
4.5.6 文件管理模块 | 第45-46页 |
4.5.7 审批流转的流程和合同管理的算法 | 第46-48页 |
4.6 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8-57页 |
4.6.1 所用数据库 | 第48-49页 |
4.6.2 数据表设计 | 第49-57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57-67页 |
5.1 视图层实现 | 第57-59页 |
5.1.1 管理系统开发环境 | 第57页 |
5.1.2 系统登入功能界面 | 第57-58页 |
5.1.3 系统效果实现 | 第58-59页 |
5.2 业务管理逻辑层实现 | 第59-65页 |
5.2.1 功能说明 | 第59页 |
5.2.2 功能实现 | 第59-65页 |
5.3 业务逻辑层实现 | 第65页 |
5.4 数据库访问实现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70页 |
6.1 主要工作和主要贡献 | 第67-68页 |
6.2 结论 | 第68页 |
6.3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