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冲击式直线电机的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压电驱动器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7页 |
1.2.1 压电超声波驱动器 | 第14-15页 |
1.2.2 压电微位移驱动器 | 第15-16页 |
1.2.3 压电惯性冲击式驱动器 | 第16页 |
1.2.4 压电尺蠖驱动器 | 第16-17页 |
1.3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概述 | 第17-20页 |
1.3.1 电机结构及运行原理 | 第17-18页 |
1.3.2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特点 | 第18页 |
1.3.3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的应用 | 第18-20页 |
1.4 惯性冲击式电机概述 | 第20-23页 |
1.4.1 惯性冲击式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1.4.2 惯性冲击式电机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压电材料与压电叠堆的特性 | 第25-35页 |
2.1 压电材料的介绍 | 第25-29页 |
2.1.1 压电效应 | 第25-26页 |
2.1.2 压电陶瓷的性质和参数 | 第26-28页 |
2.1.3 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 | 第28-29页 |
2.2 压电叠堆的基本特性 | 第29-34页 |
2.2.1 压电叠堆的结构 | 第29-30页 |
2.2.2 压电叠堆的基本特性 | 第30-34页 |
2.2.3 压电叠堆使用注意事项 | 第34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超声电机的显微镜精密调焦装置 | 第35-51页 |
3.1 调焦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3.1.1 调焦装置的结构 | 第35-36页 |
3.1.2 斜面位移转换原理 | 第36页 |
3.2 调焦装置的工作过程 | 第36-37页 |
3.3 驱动机构的设计 | 第37-38页 |
3.3.1 调焦装置的驱动装置 | 第37页 |
3.3.2 传动机构的设计 | 第37-38页 |
3.4 导轨的设计 | 第38-39页 |
3.5 柔性机构的设计 | 第39-45页 |
3.5.1 柔性铰链概述 | 第39-40页 |
3.5.2 直梁型柔性铰链的变形分析 | 第40-42页 |
3.5.3 柔性机构的设计 | 第42页 |
3.5.4 柔性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45页 |
3.6 实验研究 | 第45-50页 |
3.6.1 驱动电压信号 | 第45页 |
3.6.2 实验系统组成 | 第45-47页 |
3.6.3 位移分辨率的测试 | 第47-49页 |
3.6.4 调焦装置工作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惯性冲击式直线电机 | 第51-61页 |
4.1 惯性冲击式电机的结构 | 第51页 |
4.2 惯性冲击式电机的工作过程 | 第51-53页 |
4.3 惯性冲击式电机的运动过程分析 | 第53-54页 |
4.4 压电叠堆预紧机构的设计 | 第54-59页 |
4.4.1 压电叠堆特性的测量 | 第54-57页 |
4.4.2 预紧机构的设计 | 第57-59页 |
4.5 柔性足和抱爪的设计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惯性冲击式电机实验研究 | 第61-73页 |
5.1 实验系统组成 | 第61页 |
5.2 实验仪器介绍 | 第61-62页 |
5.3 惯性冲击式电机性能测试 | 第62-72页 |
5.3.1 电机运行稳定性与驱动电压间的关系 | 第64-66页 |
5.3.2 电机运行稳定性与驱动频率间的关系 | 第66-69页 |
5.3.3 电机运行稳定性与预紧力间的关系 | 第69页 |
5.3.4 位移分辨率与驱动电压间的关系 | 第69-71页 |
5.3.5 位移分辨率与驱动频率间的关系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3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