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无线基站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企业内GIS基站可视化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7-25页 |
2.1 需求背景 | 第17-18页 |
2.2 整体需求描述 | 第18页 |
2.3 功能性需求 | 第18-23页 |
2.3.1 数据采集、解析、处理、存储 | 第18-19页 |
2.3.2 地理化数据的处理和生成 | 第19页 |
2.3.3 数据地图可视化呈现 | 第19-23页 |
2.3.3.1 基站覆盖可视化分析 | 第19-20页 |
2.3.3.2 基站切换可视化分析 | 第20-21页 |
2.3.3.3 基站告警可视化分析 | 第21-22页 |
2.3.3.4 基站优化测试可视化分析 | 第22页 |
2.3.3.5 基站资源数据可视化分析 | 第22-23页 |
2.4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3-24页 |
2.5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4页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案选择 | 第25-32页 |
3.1 系统结构选择 | 第25-26页 |
3.1.1 C/S结构与B/S结构 | 第25页 |
3.1.2 两种结构的选择 | 第25-26页 |
3.2 开发方案选择 | 第26-28页 |
3.2.1 C/S结构开发方案 | 第26-27页 |
3.2.1.1 三个备选方案 | 第26-27页 |
3.2.1.2 开发方案的选择 | 第27页 |
3.2.2 B/S结构开发方案 | 第27-28页 |
3.2.2.1 两种备选方案 | 第27页 |
3.2.2.2 开发方案的选择 | 第27-28页 |
3.3 GIS平台和WEB呈现技术方案选择 | 第28-29页 |
3.4 关键技术分析 | 第29-31页 |
3.4.1 空间数据库 | 第29-30页 |
3.4.2 Voronoi图 | 第30-31页 |
3.4.3 KML语言 | 第31页 |
3.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32-49页 |
4.1 系统设计原则和运行环境 | 第32页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2页 |
4.1.2 系统运行环境 | 第32页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第34-48页 |
4.3.1 数据采集、解析、处理、存储设计 | 第34-36页 |
4.3.1.1 自动采集、解析、处理 | 第34-35页 |
4.3.1.2 手动采集、解析、处理 | 第35页 |
4.3.1.3 数据存储 | 第35-36页 |
4.3.2 地理化数据处理生成设计 | 第36-38页 |
4.3.2.1 基站覆盖数据生成设计 | 第36-37页 |
4.3.2.2 用于GE呈现的数据生成设计 | 第37-38页 |
4.3.3 数据库设计 | 第38-44页 |
4.3.3.1 设计内容、目标 | 第38页 |
4.3.3.2 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 | 第38-39页 |
4.3.3.4 物理设计 | 第39页 |
4.3.3.5 表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4.3.3.6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第41-44页 |
4.3.4 数据可视化功能前端设计 | 第44-48页 |
4.3.4.1 基站覆盖可视化分析 | 第46-47页 |
4.3.4.2 基站切换可视化分析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第49-78页 |
5.1 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的实现 | 第49-58页 |
5.1.1 采集、解析、处理 | 第49-57页 |
5.1.1.1 自动采集、解析、处理实现 | 第49-52页 |
5.1.1.2 手动采集、解析、处理实现 | 第52-57页 |
5.1.2 数据存储 | 第57-58页 |
5.2 地理化数据生成实现 | 第58-67页 |
5.2.1 V图算法生成覆盖实现 | 第58-62页 |
5.2.2 KML文件生成实现 | 第62-67页 |
5.3 数据可视化功能前端实现 | 第67-77页 |
5.3.1 功能前端主界面 | 第67-68页 |
5.3.2 可视化分析前端界面布局 | 第68页 |
5.3.3 地图及可视图层操作控制 | 第68-69页 |
5.3.4 基站覆盖可视化分析 | 第69-72页 |
5.3.5 基站切换可视化分析 | 第72-77页 |
5.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78-86页 |
6.1 单元测试 | 第78-80页 |
6.1.1 单元测试的意义 | 第78-79页 |
6.1.2 单元测试的优点 | 第79页 |
6.1.3 本系统的单元测试 | 第79-80页 |
6.2 组件测试 | 第80-81页 |
6.2.1 组件测试的必要性 | 第80页 |
6.2.2 本系统的组件测试 | 第80-81页 |
6.3 功能测试 | 第81-83页 |
6.3.1 功能测试的定义 | 第81页 |
6.3.2 本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81-83页 |
6.4 性能测试 | 第83-85页 |
6.4.1 性能测试的定义 | 第83页 |
6.4.2 本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83-85页 |
6.5 测试结果评估 | 第85页 |
6.6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6-91页 |
7.1 本人承担的工作内容 | 第86页 |
7.1.1 需求方面 | 第86页 |
7.1.2 技术方面 | 第86页 |
7.1.3 管理方面 | 第86页 |
7.2 系统应用效果 | 第86-90页 |
7.3 系统待完善之处 | 第90页 |
7.4 下一步计划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