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慕课”研究的文献回顾及其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一) “慕课”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1-14页 |
(二) “慕课”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慕课”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 第21-31页 |
一、“慕课”的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一) “慕课”的兴起与发展 | 第21-22页 |
(二) “慕课”的概念内涵 | 第22页 |
(三) “慕课”的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四) “慕课”的基本特点 | 第25-26页 |
(五) “慕课”的作用和影响 | 第26-28页 |
二、“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 第28-31页 |
(一) 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进 | 第28-29页 |
(二) 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 第29页 |
(三) 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 第29-30页 |
(四) 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 第31-54页 |
一、“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情况分析 | 第31-38页 |
(一) “慕课”教学平台发展及“慕课”课程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二)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3-37页 |
(三) 小结 | 第37-38页 |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应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50页 |
(一)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38-41页 |
(二)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41-42页 |
(三)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42页 |
(四) 数据分析与研究假设的验证 | 第42-49页 |
(六) 研究结论和小结 | 第49-50页 |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应用反馈分析 | 第50-53页 |
(一) 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50页 |
(二) 访谈对象 | 第50页 |
(三) 访谈实施过程 | 第50页 |
(四) 访谈后的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五) 研究效度 | 第51-52页 |
(六)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四、“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实证研究总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策略 | 第54-63页 |
一、通过教学模式的推广,强化“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 | 第54-59页 |
(一) 利用学校教育平台普及“慕课”教学模式 | 第54-56页 |
(二) 利用网络媒体对“慕课”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 第56-57页 |
(三) 培养学生的“慕课”应用意愿和学习能力 | 第57-59页 |
二、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慕课”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的效果 | 第59-63页 |
(一) 微视频的制作 | 第59-61页 |
(二) “慕课”课程制作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 第69-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
附录3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