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牌系统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终端管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传统终端管理方法分析和相关技术简介 | 第14-26页 |
2.1 终端单点登录管理 | 第14-15页 |
2.2 基于代理的管理方法 | 第15-17页 |
2.2.1 SNMP结构组成 | 第15-17页 |
2.2.2 SNMP管理方案分析 | 第17页 |
2.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 第17-19页 |
2.3.1 嵌入式WEB服务器 | 第18页 |
2.3.2 WEB中心服务器 | 第18-19页 |
2.4 软件定义网络 | 第19-23页 |
2.4.1 当前网络面临的问题 | 第19-21页 |
2.4.2 软件定义网络的架构和优点 | 第21-23页 |
2.5 ACE面向对象开源框架介绍 | 第23-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数字标牌系统管理服务器需求分析 | 第26-33页 |
3.1 数字标牌系统概述 | 第26-28页 |
3.2 系统交互流程分析 | 第28-29页 |
3.3 管理服务器功能需求 | 第29-30页 |
3.4 管理服务器设计目标及意义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数字标牌系统管理服务器的设计 | 第33-47页 |
4.1 基于软件定义的终端管理方法设计 | 第33-37页 |
4.1.1 当前终端管理的需求 | 第33-34页 |
4.1.2 当前管理方案的局限性 | 第34页 |
4.1.3 基于软件定义的终端管理方法的架构组成 | 第34-35页 |
4.1.4 软件定义的终端管理的优势 | 第35-37页 |
4.2 管理服务器总体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4.3 服务机制设计 | 第38-41页 |
4.3.1 并发处理 | 第39-40页 |
4.3.2 事件分发器 | 第40页 |
4.3.3 网络I/O多路复用设计 | 第40-41页 |
4.4 控制器与终端之间协议的设计 | 第41-43页 |
4.4.1 协议消息类型和格式 | 第41-42页 |
4.4.2 连接设置和丢失 | 第42-43页 |
4.4.3 消息的处理 | 第43页 |
4.5 数据库的设计 | 第43-46页 |
4.5.1 概念模型设计 | 第43-44页 |
4.5.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数字标牌系统管理服务器的实现 | 第47-65页 |
5.1 控制器的实现 | 第47-54页 |
5.1.1 控制器主要功能 | 第47页 |
5.1.2 日志模块 | 第47-48页 |
5.1.3 配置模块 | 第48-49页 |
5.1.4 数据库访问模块 | 第49-50页 |
5.1.5 登录管理模块 | 第50-52页 |
5.1.6 终端控制模块 | 第52-53页 |
5.1.7 终端配置和信息查询模块 | 第53-54页 |
5.2 应用组件的实现 | 第54-64页 |
5.2.1 终端播放管理 | 第56-61页 |
5.2.2 终端程序升级管理 | 第61-62页 |
5.2.3 终端智能监控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65-74页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5-66页 |
6.2 关键功能测试 | 第66-72页 |
6.2.1 终端控制测试 | 第66-70页 |
6.2.2 终端配置查询和修改测试 | 第70-71页 |
6.2.3 终端信息查询测试 | 第71-72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72-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 | 第74-7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