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1.2.1 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7-22页 |
1.2.2 结构主动控制阻尼器(AMD)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22-27页 |
1.3 悬吊结构体系摆振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3.1 悬吊结构体系建模方法 | 第27-28页 |
1.3.2 悬吊结构体系摆振控制方法 | 第28-30页 |
1.4 调谐转动惯量阻尼器TRID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1-33页 |
第2章 基于ARID系统的悬吊结构平面摆振控制的理论建模及分析 | 第33-45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ARID系统概念的提出 | 第34-35页 |
2.3 ARID系统控制平面摆振理论建模 | 第35-37页 |
2.4 基于LQR算法求解ARID系统主动控制力 | 第37-38页 |
2.5 ARID系统有效性数值计算验证 | 第38-43页 |
2.5.1 ARID系统理论模型及LQR算法合理性验证 | 第38-41页 |
2.5.2 ARID系统与TRID装置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基于ARID系统的悬吊结构平面摆振控制的参数分析 | 第45-51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控制效果评价指标定义 | 第45-46页 |
3.3 LQR控制算法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 悬吊结构长度比对控制效果影响分析 | 第48页 |
3.5 激励频率对控制效果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3.6 转动惯量比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悬吊结构ARID系统摆振控制试验系统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试验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 第51-54页 |
4.2.1 荷载输入装置 | 第52页 |
4.2.2 悬吊结构底盘设计 | 第52-53页 |
4.2.3 悬吊结构主体结构设计 | 第53页 |
4.2.4 悬吊结构摆条设计 | 第53-54页 |
4.3 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第54-60页 |
4.3.1 旋转动力装置设计 | 第54-56页 |
4.3.2 旋转转动惯量质量盘设计 | 第56-57页 |
4.3.3 旋转转动惯量质量盘与动力装置连接设计 | 第57页 |
4.3.4 数据采集反馈装置设计 | 第57-58页 |
4.3.5 线路连接设计(功放、采集卡等)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悬吊结构ARID系统试验 | 第61-74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初始正弦激励自由衰减工况下的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61-65页 |
5.2.1 试验分析与讨论 | 第61-62页 |
5.2.2 试验与数值计算转动惯量参数分析验证 | 第62-65页 |
5.3 正弦荷载激励工况的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65-70页 |
5.3.1 试验分析与讨论 | 第65-67页 |
5.3.2 试验与数值计算激励频率参数分析验证 | 第67-69页 |
5.3.3 控制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5.4 地震动激励工况的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ARID系统多类型灾害源激励摆振响应控制鲁棒性研究 | 第74-88页 |
6.1 引言 | 第74-75页 |
6.2 ARID系统与TRID系统鲁棒性对比 | 第75-79页 |
6.2.1 运动模型对比 | 第75-76页 |
6.2.2 不同激励频率下控制效果对比 | 第76-77页 |
6.2.3 多类型灾害源激励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6.3 多类型灾害源激励的ARID系统摆振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 第79-86页 |
6.3.1 正弦激励输入下结构自由衰减振动 | 第79-80页 |
6.3.2 正弦激励输入下结构强迫振动 | 第80-81页 |
6.3.3 正弦扫频激励 | 第81-82页 |
6.3.4 模拟地震动El Centro地震波输入 | 第82-83页 |
6.3.5 模拟海洋波浪输入 | 第83-85页 |
6.3.6 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