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低温强化人工湿地净化效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人工湿地概述与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第12-13页
        1.2.2 人工湿地种类第13-15页
        1.2.3 低温对人工湿地的影响及强化措施第15-17页
    1.3 生物强化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1 生物强化概述及应用第17-18页
        1.3.2 低温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8页
    1.4 人工湿地低温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2页
        1.5.1 课题的来源第19页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5.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1.2 实验用土壤样品来源第23页
        2.1.3 实验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菌群来源第23页
        2.1.4 实验用污水来源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0页
        2.2.1 常规水质分析方法第24页
        2.2.2 低温有机物降解菌与解磷菌富集、筛选方法及鉴定第24-25页
        2.2.3 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方法第25-26页
        2.2.4 微生物量测定方法第26页
        2.2.5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第26页
        2.2.6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复配及复配菌株的条件优化第26-27页
        2.2.7 复合菌剂的构建方法第27页
        2.2.8 植物总生物量测定方法第27-28页
        2.2.9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高通量测序第28-30页
    2.3 人工湿地模拟装置结构第30-32页
第3章 低温功能菌的筛选及复合菌剂的构建第32-47页
    3.1 低温功能菌的筛选第32-34页
        3.1.1 有机物降解菌的筛选第32-34页
        3.1.2 解磷菌的筛选第34页
    3.2 低温复合菌剂的构建第34-44页
        3.2.1 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及复配菌株条件优化第34-37页
        3.2.2 三类功能菌的复合构建第37-44页
    3.3 纯菌的鉴定第44-45页
        3.3.1 形态学鉴定第44页
        3.3.2 16s rDNA 序列测定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低温复合菌剂对人工湿地模拟系统的强化效能第47-64页
    4.1 低温人工湿地模拟系统的启动第48-54页
        4.1.1 复合菌剂的投加对模拟系统出水 COD 的影响第48-49页
        4.1.2 复合菌剂的投加对模拟系统出水氨氮的影响第49-51页
        4.1.3 复合菌剂的投加对模拟系统出水总氮的影响第51-52页
        4.1.4 复合菌剂的投加对模拟系统出水总磷的影响第52-53页
        4.1.5 复合菌剂对模拟系统低温启动的影响第53-54页
    4.2 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第54-59页
        4.2.1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 COD 的转化规律第55-56页
        4.2.2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氨氮的转化规律第56-57页
        4.2.3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总氮的转化规律第57-58页
        4.2.4 最适水力停留时间的选择第58-59页
    4.3 菌剂投加量对污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第59-63页
        4.3.1 不同菌剂量下 COD 的转化规律第59-60页
        4.3.2 不同菌剂量下氨氮的转化规律第60-61页
        4.3.3 不同菌剂量下总氮的转化规律第61-62页
        4.3.4 最佳菌剂量的选择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及生物强化机制研究第64-73页
    5.1 微生物种群丰度及多样性分析第64-66页
    5.2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66-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第83-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某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与资源化工艺方案
下一篇:高压输电工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