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1.3.1 核心概念 | 第17-19页 |
1.3.1.1 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17-18页 |
1.3.1.2 地方政府 | 第18-19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3.2.1 社会冲突理论 | 第19-20页 |
1.3.2.2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1.3.2.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第21页 |
1.3.2.4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及特点 | 第24-31页 |
2.1 目前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 | 第24-27页 |
2.1.1 地方政府决策缺乏民意基础 | 第24-25页 |
2.1.2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 第25页 |
2.1.3 民众缺乏流畅有效的诉求渠道 | 第25-26页 |
2.1.4 信息沟通不对称 | 第26-27页 |
2.1.5 环境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力 | 第27页 |
2.2 目前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的特点 | 第27-31页 |
2.2.1 原因:预期环境风险严重引起民众恐慌 | 第27-28页 |
2.2.2 表现方式:暴力与非暴力 | 第28页 |
2.2.3 诉求指向:企业和政府 | 第28-29页 |
2.2.4 主体:多主体参与 | 第29-30页 |
2.2.5 时间:周期长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取得初步成效 | 第31-36页 |
3.1 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取得的实际成效 | 第31-34页 |
3.1.1 加大资金投入治理环境污染 | 第31页 |
3.1.2 引入民众参与环境决策 | 第31-32页 |
3.1.3 开始重视危机管理,应对突发性事件 | 第32页 |
3.1.4 开始借助网络媒体公开环境信息 | 第32-33页 |
3.1.5 制定了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页 |
3.1.6 实行了环境问责制 | 第33页 |
3.1.7 支持、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 | 第33-34页 |
3.2 地方政府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上逐步提高 | 第34-36页 |
3.2.1 合理定性环境群体性事件,准确采取应对方法 | 第34-35页 |
3.2.2 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源头上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47页 |
4.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4.1.1 湖南浏阳事件分析 | 第36-38页 |
4.1.2 四川什邡事件分析 | 第38-40页 |
4.2 两起环境群体性事件反映的问题 | 第40-43页 |
4.2.1 重视程度不够 | 第40页 |
4.2.2 应对危机不及时 | 第40-41页 |
4.2.3 后续处理不妥善 | 第41-42页 |
4.2.4 公共政策输出利益偏差 | 第42页 |
4.2.5 行政权力日益扩大 | 第42-43页 |
4.3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4.3.1 地方政府唯经济利益是图,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 | 第43-44页 |
4.3.2 公务人员官僚作风浓厚,严重影响沟通方式 | 第44-45页 |
4.3.3 部门之间利益保护,错失应对危机最佳时机 | 第45页 |
4.3.4 环境责任追究不青晰,违背责任政府理念 | 第45-46页 |
4.3.5 诚信缺失,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借鉴 | 第47-52页 |
5.1 英国地方政府严格管理环境,加强应急管理 | 第47-48页 |
5.2 美国地方政府积极面对环境污染,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 第48-49页 |
5.3 德国地方政府公开环境信息,分权应对危机管理 | 第49-50页 |
5.4 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 第50-52页 |
5.4.1 具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 | 第50页 |
5.4.2 责任管理清晰 | 第50页 |
5.4.3 重视沟通与协调,避免武力冲突 | 第50-51页 |
5.4.4 多部门协调参与 | 第51-52页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 第52-59页 |
6.1 转变发展观念,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6.2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管理理念 | 第53-54页 |
6.3 采用激励形式加强互动,提升地方政府应对能力 | 第54页 |
6.4 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加强政府部门之间联动 | 第54-55页 |
6.5 拓宽沟通渠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55-57页 |
6.6 允许民众最大限度参与环评,明晰地方政府最大责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