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1.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描述法 | 第13页 |
1.2.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法 | 第13页 |
1.2.3 案例研究法 | 第13-14页 |
2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3 国内外工作效能比较研究 | 第17-18页 |
2.2 动物卫生监督法律体系及国际兽医体系运作效能评价体系 | 第18-24页 |
2.2.1 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 第18-20页 |
2.2.2 国际兽医体系运作效能评价体系 | 第20-24页 |
3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分析 | 第24-31页 |
3.1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1 动物产品生产 | 第24页 |
3.1.2 动物卫生监督职责 | 第24页 |
3.1.3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人员 | 第24页 |
3.2 工作效能 | 第24-31页 |
3.2.1 官方兽医体系建设 | 第25-26页 |
3.2.2 检疫工作 | 第26-27页 |
3.2.3 综合监管 | 第27-29页 |
3.2.4 应急能力 | 第29页 |
3.2.5 公众评价 | 第29-31页 |
4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 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31-34页 |
4.1.1 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 第31-32页 |
4.1.2 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 第32-33页 |
4.1.3 官方兽医工作制度建设不统一 | 第33-34页 |
4.2 标准化建设存在缺陷 | 第34-35页 |
4.2.1 案卷制作水平较低 | 第34页 |
4.2.2 总结报表质量差异较大 | 第34-35页 |
4.3 薄弱环节监管不力 | 第35-37页 |
4.3.1 动物卫生监管 | 第35-36页 |
4.3.2 兽药监管 | 第36页 |
4.3.3 畜牧饲料监管 | 第36-37页 |
4.4 检验技术手段不足 | 第37-38页 |
4.5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第38-39页 |
5 提高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的政策建议 | 第39-47页 |
5.1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5.1.1 加大培训力度 | 第39页 |
5.1.2 加快机构设施设备建设 | 第39页 |
5.1.3 推进官方兽医工作制度 | 第39-40页 |
5.1.4 加强国家级管理体制建设 | 第40页 |
5.2 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 | 第40-41页 |
5.2.1 工作程序标准化建设 | 第40-41页 |
5.2.2 工作机制标准化建设 | 第41页 |
5.2.3 督查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 第41页 |
5.3 加大重点领域查处力度 | 第41-44页 |
5.3.1 产地检疫和养殖环节 | 第41-42页 |
5.3.2 屠宰环节 | 第42页 |
5.3.3 外埠进京动物及产品 | 第42页 |
5.3.4 饲料生产经营 | 第42-43页 |
5.3.5 生鲜乳 | 第43页 |
5.3.6 动物诊疗 | 第43-44页 |
5.3.7 兽药生产经营 | 第44页 |
5.4 建立保障措施 | 第44-46页 |
5.4.1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 | 第44页 |
5.4.2 强化屏障保护体系 | 第44-45页 |
5.4.3 建立落实可追溯制度 | 第45页 |
5.4.4 优化评价制度 | 第45页 |
5.4.5 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 第45-46页 |
5.5 加强宣传工作 | 第46-47页 |
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9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A 动物卫生监督领域法律法规体系 | 第53-57页 |
附录B 2012年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评价标准 | 第57-65页 |
附录C 企业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附录D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评价专家遴选办法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