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一、 国外人力资源及优化配置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 国内人力资源及优化配置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云南红塔集团概况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员工配置状况 | 第23-26页 |
一、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数量 | 第23-24页 |
二、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分类 | 第24-25页 |
三、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年龄 | 第25-26页 |
四、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方法 | 第26页 |
第四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员工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总量偏少 | 第27页 |
二、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三、 纪检监察员工配置质量不高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制约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成因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企业自身的监察机构建设不够重视,纪检监察的执行力不强 | 第31-34页 |
第三节 纪检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扩张规模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途径的思考 | 第36-46页 |
第一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 第36-38页 |
一、 优化配置的规模目标 | 第36-37页 |
二、 优化配置的结构目标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总量优化配置 | 第38页 |
第三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配置 | 第38-40页 |
一、 学历的优化配置 | 第38-39页 |
二、 年龄的优化配置 | 第39页 |
三、 专业的优化配置 | 第39-40页 |
四、 能力的优化配置 | 第40页 |
第四节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质量优化配置 | 第40-43页 |
一、 完善激励机制 | 第41页 |
二、 优化选拔机制 | 第41-42页 |
三、 健全退出机制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完善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 第43-46页 |
第五章 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措施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宏观方面 | 第46-51页 |
一、 进一步加强集团领导对红塔纪检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 第46-47页 |
二、 进一步建立健全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组织 | 第47-48页 |
三、 完善优化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机制 | 第48页 |
四、 增强红塔企业纪检监察的执行力 | 第48-49页 |
五、 构建具有云南红塔集团特色和优势,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纪检监察文化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微观方面 | 第51-54页 |
一、 加快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员流动 | 第51页 |
二、 提高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员工资待遇 | 第51-52页 |
三、 建立云南红塔集团纪检监察人员职业规划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4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