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一、MRI不同序列在早期激素相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比较 | 第16-3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18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1.2 扫描技术及参数 | 第16-17页 |
1.1.3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17页 |
1.1.4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1.2 结果 | 第18-28页 |
1.2.1 正常组与病变组图像表现 | 第18-22页 |
1.2.2 信噪比 | 第22-24页 |
1.2.3 股骨头与肌肉对比噪声比 | 第24-26页 |
1.2.4 病灶对比噪声比 | 第26-28页 |
1.3 讨论 | 第28-31页 |
1.3.1 频率选择反转脉冲与水激发脉冲序列MR成像原理 | 第28页 |
1.3.2 SPAIR与3D/WATS序列的临床应用 | 第28-30页 |
1.3.3 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30-31页 |
1.4 小结 | 第31-32页 |
二、磁共振血氧水平R2~*成像在早期激素相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 第32-55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2-3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2.1.2 扫描技术及参数 | 第32-33页 |
2.1.3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33-36页 |
2.1.4 观察项目及分析指标 | 第36页 |
2.1.5 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2.2 结果 | 第36-50页 |
2.2.1 正常对照组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组股骨头的常规MRI形态学表现 | 第37页 |
2.2.2 常组股骨头各区R2~*图表现 | 第37-39页 |
2.2.3 正常组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组患者两者R2~*值差异 | 第39-41页 |
2.2.4 单侧发病患者的可疑健侧的R2~*值改变 | 第41-43页 |
2.2.5 同一病例R2~*图不同时间的变化 | 第43-48页 |
2.2.6 同一病例R2~*图与常规序列病变区域的差异对比 | 第48-50页 |
2.3 讨论 | 第50-54页 |
2.3.1 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的成像原理 | 第50页 |
2.3.2 股骨头BOLD-MRI采集技术 | 第50-51页 |
2.3.3 BOLD-MRI评价激素相关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性 | 第51-52页 |
2.3.4 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对应各区R2~*值减低的病理学与物理学基础 | 第52页 |
2.3.5 单侧发病患者的可疑健侧的R2~*值改变的意义 | 第52页 |
2.3.6 同一病例R2~*图随时间变化的意义 | 第52-53页 |
2.3.7 同一病例R2~*图与常规序列病变区域的变化 | 第53-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三、糖皮质激素与膝关节、髋关节骨坏死相关性的研究 | 第55-68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55-56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55页 |
3.1.2 MRI扫描技术 | 第55页 |
3.1.3 观察项目及分析指标 | 第55-56页 |
3.1.4 统计学分析 | 第56页 |
3.2 结果 | 第56-64页 |
3.2.1 MRI扫描结果 | 第56页 |
3.2.2 激素使用结果 | 第56-58页 |
3.2.3 激素总量与坏死组ROC曲线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3.2.4 单日激素最高用量与关节损害ROC曲线分析结果 | 第60-62页 |
3.2.5 单日激素超过5mg/kg的累计天数与关节损害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3.3 讨论 | 第64-66页 |
3.3.1 MRI在诊断激素相关骨坏死中的价值 | 第64-65页 |
3.3.2 激素的用法、用量与骨坏死的关系 | 第65页 |
3.3.3 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65-66页 |
3.4 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综述一 | 第75-86页 |
综述一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综述二 | 第86-95页 |
综述二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