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0页 |
第二节 史料与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张充仁早期水彩画风格的形成原因 | 第12-29页 |
第一节 西洋水彩画在中国的传播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土山湾学艺深受法国写实水彩熏陶 | 第14-24页 |
第三节 学贯中西吸纳众家水彩风格之所长 | 第24-26页 |
(一) 深受徐咏清的启迪:素描是基础 色彩服务于造型 | 第24-25页 |
(二) 法国维涅尔的启迪:光与色的和谐统一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张充仁早期水彩画风格的形成及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二章 远赴欧洲深受西画写实主义风格启迪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水彩画开启张充仁留学欧洲之旅 | 第29-32页 |
第二节 英国水彩与法国水彩风格之比较 | 第32-39页 |
(一) 气候特征 | 第36-37页 |
(二) 全年空气湿度及日照系数对比 | 第37-38页 |
(三) 英法两国水彩风格的比较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品评张充仁留学期间水彩画的风格特征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归国后融汇中西创新水彩的本土化道路 | 第43-62页 |
第一节 坚持写实风格吸收欧洲绘画教学理念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创新中国式水彩及多种媒介对水彩画的融汇 | 第44-62页 |
(一) 从古典写实主义到中国本土化的样式移植 | 第44-45页 |
(二) 吸收国画的趣味性元素 | 第45-48页 |
(三) 多种媒介对水彩画的融汇 | 第48-59页 |
1. 引入照相技术原理 | 第50-52页 |
2. 雕塑技法引入水彩创作 | 第52-59页 |
(四) 张充仁与“水彩画之父”李剑晨水彩画风格比较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张充仁水彩画的启示与价值 | 第62-70页 |
第一节 张充仁水彩艺术被忽略的成因及对评价标准的思考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张充仁水彩画的价值与意义 | 第65-70页 |
(一) “素描功夫是基础”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 第66-67页 |
(二) 对“创新”的理解 | 第67-68页 |
(三) 引向对法国水彩画的再认知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一 我国早期水彩画家留学情况一览表 | 第74-75页 |
附录二 张充仁水彩活动年表 | 第75-78页 |
附录三 英国水彩画家作品欣赏 | 第78-79页 |
附录四 法国水彩画家作品欣赏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