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3 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2 衡南县油茶生产经营模式调查分析 | 第21-30页 |
2.1 衡南县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2.1.1 衡南县自然概况 | 第21页 |
2.1.2 衡南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2.2 衡南县油茶生产经营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2.2.1 衡南县现有油茶生产经营模式 | 第22-24页 |
2.2.2 衡南县油茶生产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及经营大户看法调查 | 第24-30页 |
3 油茶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 | 第30-34页 |
3.1 生产经营模式构建 | 第30-31页 |
3.1.1 “村社合一”股份合作模式 | 第30页 |
3.1.2 “公司+大户+农户”模式 | 第30-31页 |
3.2 “村社合一”股份合作经营及大户带动经营的特征 | 第31-34页 |
3.2.1 “村社合一”股份合作经营特征 | 第31页 |
3.2.2 大户带动经营特征 | 第31-34页 |
4 新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微观充分条件 | 第34-37页 |
4.1 新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34-35页 |
4.2 新模式的微观充分条件 | 第35-37页 |
5 新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37-40页 |
5.1 产权关系保障 | 第37页 |
5.2 资金保障 | 第37-38页 |
5.3 科技保障 | 第38-39页 |
5.4 组织保障 | 第39-4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A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