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关于美食类短视频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影视作品中的情感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影视作品中的接受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 第21-28页 |
2.1 接受美学与影视接受心理 | 第21-23页 |
2.1.1 接受美学概述 | 第21-22页 |
2.1.2 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 | 第22-23页 |
2.2 美食短视频中的情感表达 | 第23-24页 |
2.2.1 情感的内涵界定 | 第23页 |
2.2.2 短视频表达情感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3 《日食记》简述 | 第24-28页 |
2.3.1 《日食记》的产生背景 | 第24-25页 |
2.3.2 《日食记》的创作特点 | 第25-26页 |
2.3.3 《日食记》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 接受客体——《日食记》的情感元素 | 第28-36页 |
3.1 《日食记》的美感元素 | 第28-31页 |
3.1.1 节目声画呈现 | 第28-29页 |
3.1.2 生活的情趣展现 | 第29-30页 |
3.1.3 对过往的怀念 | 第30-31页 |
3.2 《日食记》的道德感元素 | 第31-33页 |
3.2.1 对于生活的自律 | 第31-32页 |
3.2.2 给予酥饼的关爱 | 第32页 |
3.2.3 对待团队的互助 | 第32-33页 |
3.3 《日食记》的理智感元素 | 第33-36页 |
3.3.1 习得多种烹饪手法 | 第33-34页 |
3.3.2 展示传统饮食文化 | 第34页 |
3.3.3 反思当下社会现象 | 第34-36页 |
4 接受主体——《日食记》用户的期待视野 | 第36-46页 |
4.1 《日食记》的用户画像 | 第36-39页 |
4.1.1 基于微指数的用户画像 | 第36-37页 |
4.1.2 《日食记》深度用户画像 | 第37-39页 |
4.2 期待视野形成的多重背景 | 第39-42页 |
4.2.1 民族的道德取向和诗化要求 | 第39-40页 |
4.2.2 新媒体时代下的心理特征 | 第40-41页 |
4.2.3 个人非心理因素 | 第41-42页 |
4.2.4 个体经验的差异 | 第42页 |
4.3 用户的接受动机 | 第42-46页 |
4.3.1 审美、愉悦的动机 | 第43页 |
4.3.2 求知、受教的动机 | 第43-44页 |
4.3.3 逃避、隐逸的动机 | 第44-45页 |
4.3.4 批评、借鉴的动机 | 第45-46页 |
5 接受过程——用户对情感元素的理解与创造 | 第46-55页 |
5.1 预备阶段:接受过程的开端 | 第46-48页 |
5.1.1 引发审美注意 | 第46-47页 |
5.1.2 调整接受心境 | 第47-48页 |
5.2 审美感知:知觉机制的感性愉悦 | 第48-49页 |
5.2.1 基调安静清新 | 第48页 |
5.2.2 细节温暖趣味 | 第48-49页 |
5.3 审美认识:期待视野的唤起和悖离 | 第49-53页 |
5.3.1 完美人设映照理想自我 | 第50-51页 |
5.3.2 过往经历引发集体认同 | 第51页 |
5.3.3 打破狂欢化的呈现形式 | 第51-52页 |
5.3.4 深化短视频的表达内容 | 第52-53页 |
5.4 理解升华:期待视野的融合 | 第53-55页 |
6 接受结果——《日食记》中情感元素的传播效果测评 | 第55-60页 |
6.1 理智感表达,用户定向期待的满足 | 第55-57页 |
6.1.1 理智感的接受结果 | 第55-56页 |
6.1.2 理智感满足用户求知动机 | 第56-57页 |
6.2 美感和道德感表达,用户创新期待的满足 | 第57-60页 |
6.2.1 美感的接受结果 | 第57-58页 |
6.2.2 道德感的接受结果 | 第58页 |
6.2.3 用户审美和隐逸动机的满足 | 第58-60页 |
7 接受美学下美食类短视频的情感传播对策 | 第60-64页 |
7.1 《日食记》的情感传播经验 | 第60-61页 |
7.1.1 加强用户的主观体验 | 第60-61页 |
7.1.2 引发用户的表达行为 | 第61页 |
7.2 革新用户期待视野的途径 | 第61-64页 |
7.2.1 调整用户的文体期待 | 第62页 |
7.2.2 丰富用户的意象期待 | 第62-63页 |
7.2.3 实现用户的意蕴期待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