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产业集聚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2 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3 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4 地区出口增长与出口规模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不同规模城市制造业集聚方式及出口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2.1 不同城市制造业集聚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2.1.1 制造业企业的总体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2.1.2 不同城市制造业行业的集聚方式 | 第22-23页 |
2.2 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2.2.1 制造业企业出口的总体趋势 | 第23-24页 |
2.2.2 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24页 |
2.2.3 制造业企业出口的行业差异分析 | 第24-26页 |
2.2.4 不同规模企业出口情况的比较 | 第26-27页 |
第3章 制造业集聚方式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机制 | 第27-32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3.1.1 中心地理论与市场区规模原理 | 第27-28页 |
3.1.2 本地市场效应原理 | 第28页 |
3.1.3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8-29页 |
3.2 制造业集聚方式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机制 | 第29-32页 |
3.2.1 基于马歇尔、雅各布斯技术外部性研究制造业集聚方式对出口的影响 | 第30页 |
3.2.2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市场外部性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对出口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基于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所强调的制造业集聚中企业异质性对出口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4章 制造业集聚方式对企业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32-51页 |
4.1 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 第32-37页 |
4.1.1 理论模型 | 第32页 |
4.1.2 实证模型的构建和指标选取 | 第32-37页 |
4.2 数据说明和计量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4.2.1 数据说明 | 第37-38页 |
4.2.2 计量方法 | 第38-39页 |
4.3 计量方程的估计和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4.3.1 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3.2 区域子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4.3.3 行业子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3.4 不同规模企业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5.1 合理布局出口加工区及其它经济园区 | 第51页 |
5.2 提升制造业行业内部子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 第51-52页 |
5.3 鼓励出口企业通过重组做大做强 | 第52页 |
5.4 鼓励本土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出口竞争力 | 第52页 |
5.5 改善国内融资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